黑龍江日報9月10日訊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兒時背誦古詩詞中,記錄著古人對浮光掠影的描寫。從萬花筒中看到的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為童年的我們開啟了對光學向往的大門。
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康為民,就是這樣一位在科技報國的領域主要從事光電設備研發生產的實乾家。
耳濡目染萌生科技夢
康為民在2018年被評為『龍江科技英纔』,同年入選『國家創新創業人纔』,並入選『國家萬人計劃』。他主持完成了多個應用研究項目,涉及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大工程多項,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空白,打破了國外相關技術封鎖。
談及這些成績,他告訴記者:『我是哈工大人。我的父親康松高就是哈工大當年的「八百壯士」之一。小時候,我看著父親用手搖計算器進行科學計算,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下進行科學研究,但從未聽過他抱怨。我這一路走來,是以父親為縮影的哈工大科技報國「八百壯士」的精神支橕著我,未來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帶著這種精神做出更多成績。』
在父親科技報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下,康為民在光電領域一路向前,致力於服務科技工業等領域,並將研發技術向更廣闊領域轉化,衍生出多類先進的智能光電產品,為我國高端儀器設備研制等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父親臨終前一再囑咐,一是要將光學理論研究整理付梓,以供後人借鑒;二是要建設一所希望小學,讓更多的孩子能有機會接受教育。我將繼承父親踏實做事、科技報國的情懷,甘於奉獻,沈心科研,為龍江大地科技創新的騰飛盡一份力。』康為民說。
艱苦環境堅守報國情
『我原本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主要是跟儀器設備打交道。成為企業的管理者,是和人打交道。這二者有著很大的不同,過去是先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但現在要先看到員工們的長處,然後幫助他們克服缺點。這種思維的轉變對於創業初期的我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那個時候,我們去「找市場」,更准確的說法是「技術推廣」。對於像航天部門這樣的高門檻單位,我們想把技術推廣出去是很難的。我記得有一個項目,需要技術線、行政線的層層審核匯報,這對於搞科研出身的我而言,並不熟悉這些流程。經過不斷摸索調整,我們用半年的時間把這個項目拿了下來。』康為民向記者介紹了創業初期的艱難。
『我們的試驗條件、試驗場地非常艱苦,不乏在戈壁灘無人區的試驗。創業之初,我們自己動手搭建潔淨室,用乾淨的塑料布搭一個棚子進行光學實驗。光學的系統比較復雜,出現問題往往是肉眼看不到的,一旦出了一個問題,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有上百種,想要定位這個問題,復核量是非常大的。科研工作,一個小的失誤就會造成整個系統的崩潰,所以我們科研工作者所承受的精神壓力其實是非常巨大的。』康為民說。
龍江大地孕育科創板
以近30年的時間,康為民從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成長為東北首家在科創板上市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並立志做光電行業最具創新能力的企業,成就『百年新光』。
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東北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為我省科技型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康為民將他的成功經驗分享給了記者:『作為科技型企業,首先要在所從事的科研領域裡有自己的建樹,這是基礎;其次要合規,一些事情合理但未必合規,我們要請教專業人士,讓企業做的事情合理合規;最後,要瞄准市場。』
談及未來的計劃,康為民告訴記者:『公司上市以後,大伙兒乾勁十足。這對於成就「百年新光」而言,是一個好的開端。我們過去是基於自身去發展,現在我們有合作伙伴,資源也多了。未來我們可以借助一定的外力,更好更快發展,為龍江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