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4日訊 (記者霍梟涵) 山水林田湖草本質天然,702條大小河流纖塵不染,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達到2.7萬個……22日晚,『新時代東北振興』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林都伊春。正值秋季,『五花山』已初現美景,森林裡層林盡染、五彩繽紛。



作為我國開發最早,也是停伐最早的重點國有林區,老森林工業基地伊春市2016年擺脫了停伐陣痛,經濟增長由負轉正,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74.2億元,年均增長4.8%。
依托綠色生產力,伊春市加快壯大森林生態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藥、木業加工、綠色礦山。三年來,『五大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達47.6%,比2016年提高了7.2個百分點,其中旅游產業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連續三年保持20%以上的雙增長。
據了解,今年8月26日—29日,第二屆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伊春市成功召開,著力打造『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的主題和『林都伊春·森林裡的家』的主題。會上發布了伊春小興安嶺國家森林步道品牌、伊春氣象指數綠皮書;王文濤省長為伊春也進行了推介,他請各位嘉賓在伊春記住三句話:深呼吸!深睡眠!深度游!會議期間,共簽約產業合作項目及戰略合作協議23個,簽約總額達86.8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9個,超千萬元項目7個,主要涉及生態保護、森林生態旅游、森林食品、文化、新能源和資源再生利用、大數據等產業。



據了解,伊春市為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加快建設旅游強市,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制定了《伊春市旅游強市三年行動指導意見》。中共伊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天雲向媒體團介紹,下一步,伊春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貫徹落實全省旅游產業發展推進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生態立市、旅游強市』發展定位,堅持把旅游業作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業,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大變樣』思路,深入實施旅游強市三年行動,持續釋放旅發大會效應,突出全域、拓展全季,加快推進旅游發展方式轉變、旅游產品轉型、旅游服務轉優、景區管理體制轉軌,著力打造一批新業態旅游項目、壯大一批引領型旅游企業、開發一批融合性旅游產品,培養一批專業化旅游人纔,打造旅游4.0版,全面提昇全方位提昇旅游產業發展水平,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努力把伊春建成黑龍江全域旅游示范市、國家級森林旅游度假區、國際森林生態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