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訊(王安政 記者 趙紅星)走進牡丹江警察博物館,第五展區的監管展臺有幾張老照片和一副保存了三十多年的鐵質腳鐐……這個比共和國還年長三歲、被稱為『共和國第一看守所』的歷史變遷也清晰地呈現出來。

據牡丹江公安史志記載,1946年1月,牡丹江市公安局設立拘留所,這是史實記載的最早擔負看守羈押職能的公安機構。自1956年,中共中央對勞改工作提出『改造第一,生產第二』的原則後,牡丹江市看守所有計劃地加強對在押人員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工作,組織在押人員每天學習時事政治、法律知識以及有關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內容。1959年至1960年,牡丹江市看守所發動在押人員開展坦白檢舉活動,擴大偵破線索。據統計,這兩年時間在押人員坦白餘罪809件,檢舉各種犯罪線索1081件。

為做好在押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牡丹江市看守所建立《管教乾部責任制》,劃定責任區,實行包安全、包管理、包教育的『三包』制度。據統計,1983至1985年,在押人員坦白交待餘罪423件,檢舉揭發他人犯罪線索2199件,經查實破獲大要案78件,一般案件412件。對3名餘罪交待徹底、檢舉他人犯罪有功的人員給予了寬大處理。
1995年,牡丹江市看守所深入落實『管教乾部工作目標責任制』,加強對在押犯法律教育,提高了在押犯認罪率,各監所加強思想教育,堅持嚴格管理,保證了監所安全。1998年,牡丹江市看守所以保證監所安全作為重心,打擊『牢頭獄霸』,整頓監內秩序。通過整頓,打擊各種大小『牢頭獄霸』123人,遏制了『牢頭獄霸』滋生蔓延勢頭,監內秩序明顯好轉。
1999年11月16日,牡丹江市新監所在安全設施、采光通風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進。落實公安部規定的24小時值班巡視和電視監控值班制度,對重點人員、黑惡分子、暴力犯罪落實專人監管。在2001年,牡丹江市看守所按照『管理像軍營、教育像學校、生產像工廠、環境像花園』的目標,不斷改善監所條件,美化看守所環境。同時,各監所認真執行訴訟卡制度和《關於超期羈押案件責任追究暫行規定》,先後清理超期羈押人員351名,共挖出各類線索775條,破獲各類案件153起,追繳贓款贓物折合人民幣50餘萬元。
2002年,牡丹江市公安局監管支隊完成了市、縣兩級看守所之間的信息網絡連接,建成了監管支隊公安網頁和監管業務數據庫,全市監管場所計算機統一安裝了『看守所在押人員管理』軟件。實現了在押人員從入所、生活管理、法制教育、衛生防疫、環節變動和出所等所有信息資料全部由計算機管理記錄。
在這一時期,牡丹江市公安局監管支隊深化勤務模式改革,探索監所管理新方法,建立並完善了26項規章制度,充實了監管制度體系。僅2005年牡丹江市監管場所就深挖各類有價值犯罪線索675起,破獲刑事案件512起,通過建章立制服務實戰的成效愈加明顯。

2010年3月,牡丹江市看守所被公安部確定為『向社會開放』首批試點單位。陽光接待大廳、看守所園林警院、警務公開櫥窗,在押人員廚房、監室、淋浴室、圖書室等場所都正式向社會開放;還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省作家協會采風團到看守所實地參觀。將看守所開放後,打消了在押人員家屬的擔懮和顧慮,提昇了在押人員的改造熱情。
2015年,全省看守所『五化建設』現場會在市看守所召開,會上歸納總結了牡丹江市看守所面對面管理工作經驗、編輯了管理手冊。聯合法院、檢察院制定出臺了《看守所未決在押人員羈押表現評鑒考核暫行辦法》,填補了全省監所安全管理的一項空白。在2016年,全市監管工作步入發展『快車道』,全市15個看守所、拘留所全部評為國家級達標所,國家二級所佔比率達到93.3%,國家一級所數量達到3個,全市監管工作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70年來,牡丹江公安監管工作在歷史洪流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這個素有『共和國第一所』之稱的『老監管』必然會乘著新時代的春風創造出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