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關於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的建議
2019-09-30 10:13:3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省政協常委、哈爾濱市政協副主席齊瑤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推行垃圾分類的具體要求,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對哈爾濱垃圾分類和處理調研中,我感到在過去的幾年中作了大量具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試點小區居民分類投放的參與率和准確率不高。居民垃圾分類參與意識較差,分類習慣尚未養成,混合投放問題比較突出,源頭分類效果不理想。二是先分後混問題突出。現階段哈爾濱市大多數小區垃圾收運模式是由物業車輛將垃圾運至集中地點,再由環衛車輛運至垃圾轉運站進行集中,最後運至垃圾處理場所。由於分類收運能力不足,即使居民進行了分類投放,後續收運也是『一鍋燴』。三是公共機構主動性較差。一些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對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未能按照統一要求,配備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和對職工開展分類宣傳等。四是易腐垃圾終端處理能力不足。哈爾濱市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設計處理能力僅為300噸/日(日產生量為500噸),現有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不能滿足廚餘垃圾的處理需求。五是基層組織落實不到位。部分區、街對垃圾分類重視不夠、積極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垃圾分類的整體效果。六是垃圾分類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沒有形成人人知曉、人人會分、人人願分的社會氛圍。針對上述問題,向省政府提如下建議:

  一、科學規劃,做好項目設計

  按照國家『到2020年底,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的要求,建議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城市垃圾分類處理的專項規劃,統籌安排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建設項目,搞好頂層設計,研究確定系統性推進方案,把垃圾分類處理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老城區改造及新城區建設規劃同步考慮。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2020年實現國家目標。

  二、齊抓共管,夯實責任,理順管理體制

  建議各級政府要切實轉變工作理念,樹立垃圾也是重要資源和礦產的觀念,真正做到『四個轉變』,即:從粗放管理向微循環精細化管理轉變,從增加處理規模向提高質量和水平轉變,從關注末端向全過程管理轉變,從立足無害化處理向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並舉轉變。各級政府要從建立多方面共同參與的垃圾治理和處理模式入手,強化領導,保證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主管領導具體抓,城管、住建、生態環境、發改、科技、工信、財政、國土、商務、農業等相關部門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盡快建立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加強管理。

  三、強化政策引導,完善運作機制和法規標准

  建議加快制定我省垃圾處理市場准入和特許經營、市場化運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收集、運輸、處理等標准和技術規范,將垃圾無害化處理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同時,要針對當前市民分類投放缺乏約束機制、參與率普遍不高等問題,結合我省實際研究對策,包括垃圾處置收費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建立長效的源頭減量、分類回收、分類資源利用等激勵性與約束性制度,通過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方式保障政府、社會、家庭參與率。

  四、加大資金投入,確保設施建設快速實施

  學習上海建立與分類品種相配套的收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完善與垃圾分類相銜接的終端處理設施,實現分類收運、回收、利用和處理設施相互銜接。建議省發改、財政部門要加大專項投入,積極爭取垃圾分類處理項目建設資金,減輕政府的投資壓力;拓寬投資渠道,放寬市場准入條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建立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建立利益導向機制,建立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推進機制、廢品回收補貼機制和回收抵押金機制,研究制定市民垃圾投放袋補貼和垃圾計量收費標准,以及對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等可以重復使用的包裝品收取抵押金,提高這些廢品的循環再利用率;加大終端處理裝備研發投入,依托北京、上海、南京等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現有技術和經驗,全力打造我省的環保產業裝備制造基地。

  五、依靠科技創新,強化綜合治理

  注重新技術、新工藝、新標准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整個過程中的運用和提昇,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高科技、創新型企業,推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構建政府、企業、市民共同參與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科學制定垃圾強制分類辦法,對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特種行業廢棄物實行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對現有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實行昇級改造,對垃圾實行分類回收,減少垃圾混裝、混運、混處理帶來的環境破壞和可回收資源浪費,全力推廣壓縮式收運設備。積極支持和推廣快速處理技術,集成多種處理技術,實行分類處理、循環利用,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填埋量。

  六、推進廢舊物資回收再利用,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

  要優化廢舊物資回收點、回收亭等布局,完善回收網絡。要支持回收企業和有條件的加工處置企業在試點小區開展廢舊物資回收,並將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的處置納入回收體系。對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和加工處置企業存在的稅收負擔重、產品出路窄等問題,建議省政府要積極研究相關扶持政策,幫助各市地解決實際困難。

責任編輯:楊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