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堅持多元共治強化技術支橕高效高質量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
2019-09-30 09:02:2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省政協常委、大慶市政協副主席張洪昇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是破解『垃圾圍城』問題的重要措施。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推動下,我省城市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而,與全國首批試點先進地區相比,我省的垃圾分類仍存在分類處理設施不足、處理方式簡單粗放等突出問題。為此建議:

  一、打牢制度基礎,健全工作機制

  政府作為垃圾分類制度設計、行業監管、統籌協調的主體,肩負著建立制度基礎、平衡各方利益、應對市場和社會失靈的職能。一是要完善制度體系。結合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制定出臺垃圾分類地方法規,明確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各個環節的責任義務和相應罰則規定,使垃圾分類有法可依,建立剛性約束機制。學習借鑒廈門、寧波、銀川等先進地市經驗,制定《生活垃圾治理設施規劃》;推進餐廚垃圾由專業化機構處理,禁止未經無害化處理的餐廚垃圾流入畜禽養殖;按照有關規定在生活垃圾處置企業安裝使用監測設備,實時監測並公開污染物排放數據。二是健全工作機制。成立市區兩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統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加強黨建引領,強化主體責任,加快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三是強化資金保障。結合城市環境保護、文明城市建設,設立專項資金,增強對垃圾分類的推動引導能力;設立大宗廢舊物質平准基金,健全政府收儲制度,平抑市場價格,提高回收企業抗風險能力;完善生活垃圾收費制度,探索計量化、差別化收費方式,補充垃圾分類所需經費。

  二、引進龍頭企業,培育市場主體

  與政府主導垃圾分類的運作方式相比,企業主導不僅具有更高的資源配置效率,還可以帶動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垃圾分類,進而形成競爭與協作機制。一是要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垃圾分類和處理具有較強的公益性,適合於以PPP模式引入市場主體。要合理選擇項目,探索政府參與的形式、范圍和程序,減輕政府負擔,降低企業風險,實現合作雙贏。二是鼓勵企業進行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具有網絡化、規模化的技術經濟特征。目前,我省已完成2021年至2025年擬建垃圾處理項目打捆招商。要積極組織企業與各地市對接,鼓勵企業圍繞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處理進行產業鏈一體化布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推進垃圾分揀和運輸網絡建設。四川省廣元市引入專業化公司,以『政府購買服務+合約經營』的方式在學校和居民小區建立近200個『智慧居家館』,配備專業垃圾分類師,實現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網絡全覆蓋。建議我省加以學習借鑒,讓企業成為垃圾分類收集和運輸主體,加快產業化進程,提高分類效率。

  三、推動共治共享,提昇參與意識

  居民和社會組織等社會主體參與垃圾分類,有利於轉變政府統攬公共事務的治理理念,促使社會公眾從垃圾分類『被動受體』轉變為『參與主體』。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將垃圾分類知識納入學校教學體系,使孩子們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樹立保護意識,通過『小手拉大手』,督促家長做好垃圾分類。借鑒銀川市西夏區做法,設立宣傳教育基地,讓社會公眾直觀了解垃圾分類過程,學習廢物利用知識;發揮現有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展示功能,科普垃圾焚燒知識,消除公眾對焚燒技術和有毒氣體排放的疑慮。二是加大監管力度。居民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決非一日之功,需要城管、教育、文化、宣傳、環保、自然資源等多部門協力推進。要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將再生資源回收向社區延伸;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將家庭垃圾分類情況與個人信用掛鉤;堅持法治德治並重,逐步提昇居民垃圾分類的主體意識。三是發揮社會組織社會動員優勢。在社區、校區、商區進行教育示范、指導監督,面向不同群體開展垃圾分類培訓;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推崇垃圾分類『新時尚』,營造『以參與垃圾分類為榮、以准確分類為榮』的濃厚社會氛圍。

  四、強化技術支橕,推動產業轉型

  推進城市垃圾分類從粗放到精細,從低附加值產品到高附加值利用轉變,要在多元共治的基礎上,加大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一是鼓勵技術創新。設立『垃圾分類處理重大科技專項』,整合行業企業、高校院所科研力量,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推動適合龍江實際的垃圾分類處理技術的研發應用。重點開發焚燒發電廠垃圾滲濾液入爐焚燒技術、餐廚垃圾熱裂解氣化技術、生活垃圾衛生填埋甲烷減排與利用等新技術。二是加快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結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在垃圾產生、回收、運輸、二次利用和『綠色積分』兌換等環節開發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的軟硬件產品,促進垃圾分類智能化、便捷化;鼓勵社會組織在參與垃圾分類中創新技術手段,推動技術迭代,運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化技術助推垃圾源頭減量、智能回收和資源化利用。三是建立示范園區。選擇省級試點城市闢建垃圾分類處理示范園區,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學習借鑒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濟南巧賓生態養殖等垃圾循環利用理念,建立從餐桌到農田,從良好農田到優質產品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責任編輯:楊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