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以乾濕分離為切入點配套推進垃圾分類處理
2019-09-30 08:54:0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員會

  九三學社省委將垃圾分類處理作為本年度重點調研課題,以哈爾濱市為重點,開展了『與居民閑聊聽民意、查驗垃圾箱看投放、跟蹤垃圾車看去向、進垃圾處理廠看效果、諮詢專家解疑難題、學先進省份找差距』等較為系統的調查研究。

  一、開展垃圾分類處理的有利條件

  (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正全面啟動。省委省政府和哈爾濱市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並舉,多方發力,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已全面啟動。2014年,哈爾濱市在道裡區兩個社區開展了垃圾分類收集試點。目前,分類垃圾箱已在機場、學校、商店等公共場所設置。今年7月25日,《哈爾濱日報》公布了《哈爾濱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草案)》,待該辦法正式實施後,哈爾濱市將迎來依法治理垃圾分類處理的新階段。

  (二)人民群眾理解支持,有群眾基礎。在與四季上東、中北春城等社區居民閑聊了解到,群眾理解和支持垃圾分類處理,希望改變混雜投放、四處亂扔的陳規陋習,帶來清潔舒適的居住環境。

  (三)處理能力初步形成,將逐步增強。目前哈爾濱雙琦生活垃圾焚燒廠日焚燒量1600噸,松北呼蘭垃圾焚燒廠設計處理能力由600噸調整為1800噸,正在擴建中;其他舊場(廠)的恢復和新廠的闢建也在積極籌劃中。

  二、開展垃圾分類處理的不利因素

  一方面,垃圾圍城的壓力持續加大,加速提昇處理能力迫在眉睫。哈市主城區日產垃圾約4500噸,而且有增加趨勢。目前只有雙琦處理廠焚燒處理垃圾;松北呼蘭焚燒車間尚未完工,只能堆積和填埋垃圾;原向陽垃圾處理場一直停業整頓。由於未進行垃圾乾濕分離,混燒延長了處理時間,增大了處理成本,減弱了處理能力。因燒不完,只能限收。哈市每天約有60%,近2700噸垃圾積壓,氣味難聞、鼠害多發、滋生蚊蠅,嚴重污染空氣、地下水和生活環境。

  另一方面,垃圾細分處理的基礎條件尚不具備,推進分類既要蹄疾也要步穩。一是分類習慣尚未養成。垃圾分類的宣傳引導和現場監督還不到位,分類垃圾箱尚未配套普及,居民對分類概念模糊、標准不清,有的想分也不知道怎麼分;有的雖然有分類垃圾箱,但居民仍然是『一個袋子裝走,隨手一扔完事兒』。二是分類收運尚未實行。若乾濕垃圾分運,按濕垃圾佔總量的三分之一計算,哈市每天至少需荷載5噸的餐廚垃圾運輸車300臺,僅購車一項就需1.5億元。由於分類垃圾車購置和運營的成本較高,目前普遍混運,既污染空氣也擴大了污染范圍。三是分類處理尚不可行。由於沒有配套的加工處理,混在一起焚燒發電仍是目前僅有的工業化處理方式。

  三、開展垃圾分類處理的幾點建議

  就目前而言,乾濕分離較接近群眾投放習慣、較容易緩解分類收運難題、較符合當前處理技術條件。因此,建議以乾濕分離為切入點,堅持分投、分運、分處理一體考慮,綜合施策,配套推進。

  (一)從思想觀念入手,推進乾濕垃圾分投。一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方位、廣覆蓋的輿論氛圍,讓分類的理念深入人心,讓市民盡快養成分投習慣。二是配齊分類垃圾箱,特別是濕垃圾回收箱(罐),讓分好類的垃圾有處可投。三是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逐級壓實、強化基層社區的監管責任,並發揮離退休人員、志願者、社區乾部的監督作用,讓垃圾分類投放有法可依、有人來管。四是借鑒上海『綠色賬戶』積分獎勵辦法,采取贈送垃圾袋、垃圾桶等方式,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的自覺行為。五是在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場所強制推行垃圾分類,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二)從設施條件入手,推進乾濕垃圾分運。一是改進現有設施,采取塑膜墊底、罐裝收儲等辦法,增強乾濕垃圾分類收運能力。二是盡快出臺政策措施,采取財政貼息、公益募捐等方式鼓勵社會投資參與垃圾乾濕分運。三是逐步實現乾濕分類垃圾箱和乾濕分運垃圾車同時配備、同色對應、同步普及,破解混投、混運難題。

  (三)從加工能力入手,推進乾濕垃圾分處理。目前,應重視發展廢舊物資回收產業,促進垃圾減量;同時,盡快整改恢復已關停企業,以提高收運和處理能力;爭取在哈市主城區四個方向分別建成日處理垃圾1800噸以上的焚燒處理廠,解決垃圾圍城的燃眉之急。著眼長遠,加強規劃建設、科技創新和政策引導,闢建濕垃圾處理廠,發展配套加工產業,逐步打通各個環節,形成垃圾分類投放、收運、處理、資源化利用『一條龍』的產業格局,逐步實現精細化分類處理目標。

責任編輯:楊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