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東北網9月30日電(記者 陳顯春 王明菲 趙紅星)從追求產量時期的圓粒米,到要求質量階段的有機米,再到現在營養健康的功能米,一粒大米的價值評判,也是時代發展進步的風向標。
『現在人們的飲食觀念是不僅要吃好還得健康,』近日,東北網『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采訪組在慶安雙潔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很多米企都開始往富硒等具有保健功能的大米方向發展。

劉英傑是雙潔米業總經理,他回憶起在慶安上學時說,那時,雖然慶安也種植水稻了,但大米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到的,一周能吃上一次大米就不錯了,多數時候還是玉米碴子和小米這樣的粗糧。劉英傑說,上大學時期,吃米飯光用錢買不到,得加上糧票纔行,這就是計劃經濟時期特色。『那時,吃的是南方大米,口感不好,沒有慶安大米好吃。』

畢業後,劉英傑選擇留在北京工作,這時他想:『既然慶安大米好吃,就應該讓更多人吃到。』心裡萌生了這個想法後,他就開始做大米貿易。1998年,劉英傑將慶安大米賣進了清華大學的食堂。

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劉英傑說,當時在北區食堂試用,管理員發現,南區吃飯的學生都往北區跑,什麼原因呢?一打聽纔知道,都是奔北區的大米飯去的。既然學生都願意吃,就全用北區的品牌吧。
目前,北京城70多所高校食堂都用慶安大米,慶安成為了這些大學的采購基地。劉英傑說:『每年大學都會派人來慶安考察,他們對慶安的山水等生態環境很滿意,均表示這種環境下出產的糧食一定是優質安全的。』

大學食堂大量采購慶安米,給劉英傑帶來了更大信心。2001年,他回慶安創建雙潔天然食品廠。2018年,『雙潔』大米在中國(哈爾濱)國際大米節上被評為全國十大好吃米飯。
時代不斷發展,人們對飲食的標准也越來越高,過去吃飽就好,現在吃得好纔行。劉英傑說,未來富硒大米、量子大米,胚芽米等功能性大米將越來越多地走進百姓餐桌,慶安的優質大米擁有著無限的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