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4日訊(記者 王亮) 10月10日-14日,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將在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作為全國最大規模優質粳稻生產基地的黑龍江育種栽培水平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記者近日采訪到黑龍江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潘國君,了解到獨特的氣候條件、優良的生態環境、嚴苛的良種選育機制、先進的栽培加工技術,造就了黑龍江一流的稻米品質。
『黑龍江省水稻育種和栽培水平處於全國先進水平。』潘國君告訴記者,首先從水稻育種來說,黑龍江省培育的優質、高產品種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其中,育成的優質、高產、多抗、適應性廣、耐貯藏的龍粳31是全國自2001年以來年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年最大種植面積1692.3萬畝,創造了全國粳稻年種植面積的歷史紀錄。育成的優質、好吃的香稻品種五優稻4號在全國歷屆優質米評選中均獲得了金獎,也是全國公認的最好吃的大米品種。同時,黑龍江省育成的粳稻品種種植面積近5年一直是全國第一位,全國品種排名前10個品種中有40%是黑龍江省育成的品種,2017年前三名全部是黑龍江省育成的品種。
潘國君表示,在栽培技術上,黑龍江省全部實現了水稻全程機械化栽培,並且大面積單產超過了畝產600公斤,基本上全省實現了綠色、優質、安全的水稻標准化栽培。
據了解,在品質改良上,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主要采取加大好吃、好看、好加工的種質材料的挖掘和創制研究,對我省現有育種材料進行檢測挖掘,明晰哪些資源是優質基因資源。並從國內外引進優質資源材料,通過生物技術和常規育種技術創制新的優質資源材料。采用多種育種技術開展『三好』育種研究,培育『三好』新品種。同時,開展優質水稻品種的『三好』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
在去年的國際大米節上,五優稻4號與日本越光同獲金獎。除了五優稻4號,潘國君表示,去年獲獎品種的50%為黑龍江省審定的推廣品種,分別是黑龍江五常、肇源和內蒙古生產的五優稻4號,以及牡丹江寧安產的上育397、黑龍江生產的松粳22。除此之外,我省育成的松粳28、龍稻18在2018年全國優質米評選中也獲得了金獎,食味水平與日本越光不相上下。
『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今後的水稻育種方向是在保證現有產量的基礎上提高品質。』潘國君表示,在我省今後水稻育種方向上要提高長粒水稻的整精米率,並要在現有品質的水平基礎上改良第一、二積溫區良食味水稻品種的株型,提高產量和抗性,同時要在現有產量的基礎上提高第三、四積溫區的食味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