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4日訊(許開峰 記者 王亮) 1日,自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稻米品評品鑒活動啟幕以來,評審委員會嚴格按照稻米品評品鑒規程,完成大米外觀、理化、品種真實性、純度等相關檢驗,並組織評審專家對樣品的食味進行品鑒。經初評、復評和終評三輪品鑒,將最終產生本屆大米節品評品鑒所有獎項,確保品評品鑒活動公平、公正、公開進行。

稻米品評品鑒活動的具體步驟、程序和方法如何?東北網帶您一起揭曉!
一、品評品鑒方法
(一)實驗室檢測
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負責實驗室初評品鑒,依據大米的外觀品質、理化品質、品種真實性、品種純度檢測和食味評價等指標進行檢測、評價。
1、評分權重
樣品初步篩選由外觀品質、理化品質、食味評價三項指標組成,其權重分別為:外觀品質5分、理化品質15分、感官食味品質80分,總計100分。根據各指標的檢測和品鑒結果計算參選品種的綜合評分。

2、評價方法
(1)外觀品質指標(滿分5分):堊白度(%):分為?1.0、?2.0、?3.0三個等級,各等級對應的最高分數分別為5、4、3分。
(2)理化品質指標(滿分15分):直鏈淀粉含量(%)(滿分5分):分為15.0%?17.0%、17.1%?18.0%、大於18.0%或小於15.0%三個等級,各等級對應的最高分數分別為5、4、3分。
粗蛋白含量(%)(滿分5分):分為小於7.0%、7.0-8.0%、大於8.0%三個等級,各等級對應的最高分數分別為5、4、3分。
膠稠度(mm)(滿分5分):分為80以上、75-80、75以下三個等級,各等級對應的最高分數分別為5、4、3分。
(3)食味評價指標(滿分80分):
采用國家標准GB/T 15682-2008,用龍粳31作為基准米。根據米飯的氣味、外觀、適口性、冷飯質地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分,按好壞程度以相當好、好、略好、與基准米相同、略差、差、相當差7個等級進行評分。各等級對應的最高分數分別為80、75、70、64(基准米)、59、54、48分。
3、品種真實性鑒定、純度鑒定:對參評樣品用NY/T1433水稻品種鑒定技術規程SSR標記法進行品種真實性鑒定,變異引物數<2為合格。
對參選樣品用DB 23/T 1929常規水稻品種純度檢測SSR方法進行品種純度鑒定,純度?95%為合格。
4、結果計算。根據參評樣品各指標檢測結果進行評分、評價,確定每個參評樣品的綜合評分,篩除品種真實性、品種純度不合格樣品,選出綜合評分前五十樣品進入專家初評品鑒環節。
(二)專家初評品鑒
邀請十五名國內著名水稻品評品鑒專家組成品評品鑒委員會,對實驗室初評的前五十個樣品進行專家現場品鑒(其中有二位備選專家,正常情況下備選專家的評審結果不計入總分)。依據國家標准GB/T 15682,用龍粳31作為基准米(80分),最高分100分。品評品鑒采用『暗碼』評比。為確保專家品鑒結果的准確性,設暗基准米,若暗基准米的分值與基准米相差2個級別以上,該專家的評分結果為無效分,予以剔除,備選專家的品鑒結果作為補充,以保證有十三位專家的品評品鑒結果有效,有效評分取平均值作為該品鑒樣品的專家最終得分。
品評過程在公證處監督下進行,最終評出前二十名的樣品進入最終現場專家品評品鑒;專家初評時間定為2019年10月5日至6日。
(三)現場專家品鑒
為使品鑒的結果具有權威性,邀請國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及日本、韓國、美國、泰國、菲律賓等國際著名水稻品評品鑒專家30人組成品評品鑒委員會進行現場品評品鑒。
根據專家初評結果選出的二十個樣品分四組進行專家現場品評品鑒。品評品鑒采用『暗碼』評比。為確保專家品鑒結果的准確性,設暗基准米,若暗基准米的分值與基准米相差2個級別以上,該專家的評分結果為無效分,予以剔除,備選專家的品鑒結果作為補充,以保證有三十位專家的品評結果有效,有效評分取平均值作為該品鑒樣品的專家最終得分。依據分數由高到低最終評選出2019中國·黑龍江第二屆國際大米節金獎、銀獎、銅獎及優秀獎。
二、您了解稻米品評品鑒活動具體細節嗎?
1、外觀檢測。這次大米節檢測大米外觀品質采用米粒判定儀,首先用掃描儀掃描一定量大米的圖片,通過軟件進行處理,再經人工進行校正,最後得到堊白度的檢測值。水稻的堊白粒是指:稻米中有堊白的米粒。堊白是指稻米胚乳中組織疏松而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堊白是衡量稻米品質的重要性狀之一,直接影響稻米的外觀品質、加工品質及商品流通。樣品的品鑒分數由外觀品質、理化品質、感官食味品質等指標組成,其權重外觀品質5分、理化品質15分、感官食味品質80分,總計100分。外觀品質指標主要是堊白度(%)。堊白度(%):分為?1.0、?2.0、?3.0三個等級,各等級對應的最高分數分別為5、4、3分。
2、品種真實性檢測。
目的:判定檢測品種與對照品種是否為同一個品種。
原理:通過比較檢測品種與對照品種的DNA片段特征,判斷兩品種是否為同一品種。步驟:1.DNA提取。將大米磨成粉末,加入試劑通過物理方法提取到大米的DNA。2.PCR擴增。將大米和對照的DNA通過PCR擴增得到小的有該大米特征的DNA片段。3.電泳。分離特征片段。4.數據分析。通過比較特征片段是否相同,判斷大米和對照是否為同一品種。
10月2日以來,初選品鑒食味活動已經開評。作為最重要的品鑒項目之一,感官食味品鑒,成為這次品鑒活動的重點,因為它佔了總分的80%。專家根據氣味、外觀、味道、口感等,按照標准為大米樣品打分。同時,整個蒸煮的過程也含有嚴格標准。例如清洗大米的時候,統一都是順時針攪拌10圈,逆時針攪拌10圈,快速換水重復操作,時間要控制在3到5分鍾。
盛放米飯的器皿也很考究,米飯被盛到了一個透明玻璃碗中,倒扣在白色的磁盤上,專家們用不同的顏色為米飯進行標記。
最後,專家們會根據米飯氣味的純正性、濃郁性,外觀結構的顏色、光澤、范例完整性,適口性中的粘性、彈性、軟硬度,滋味中的純正性、持久性和冷飯質地的成團性、粘彈性、硬度等指標進行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