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6日訊 (記者 王春穎) 梁軍,女,1930年4月30日生,大學學歷,中共黨員。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
梁軍出生於黑龍江省明水縣一個貧苦家庭,原名梁寶珍。1947年,在哥哥們的支持下,來到了德都縣萌芽鄉師范學校學習,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萌芽鄉師范學校是半工半讀學校,主要培養鄉村教師和農業技術人纔,梁軍和同學們一邊勞動一邊學習。1948年2月,為支援解放戰爭,省委決定舉辦拖拉機手培訓班,開荒種糧。上級給德都萌芽師范學校三個拖拉機手培訓名額,經民主評議,學校保送梁軍與兩名男同學去北安參加拖拉機手培訓。她和兩名男同學步行100多裡路來到培訓班,在來自全省各地的七十餘名學員中,只有梁軍是女性,當得知梁軍也來學習駕駛拖拉機,指導員和同學們都很吃驚,大家都告訴她女孩子開拖拉機有困難,勸她放棄。但17歲的梁軍卻說,學不成絕不回去。梁軍的勇氣和決心得到了大家的贊許和接納,就這樣梁軍留在了拖拉機培訓班。
在學習過程中,每次機師拆卸機器的時候,她都認真聽、仔細看,一遍遍的實踐,逐漸掌握了駕駛和修理拖拉機要領。兩個月後,她不僅學會了開拖拉機,還學會修拖拉機。通過刻苦的學習,梁軍成長為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驕傲地說:當我第一次駕駛『鐵牛』跑起來時,心裡不停地喊著,我也能像蘇聯女英雄巴莎一樣開拖拉機為祖國建設做貢獻啦!同年5月,兩個月學習結束了,梁軍和她的同學駕駛著三臺蘇式『納齊』拖拉機回到學校。
1948年秋,萌芽學校開始用拖拉機開荒,梁軍與男學員一起開墾荒地,墾荒是非常艱苦的工作,為了提高作業效率,克服駕駛員少的困難,梁軍就和學員們輪班駕駛拖拉機作業,歇人不歇車,梁軍和男駕駛員一樣晝夜連續作業,既要忍受被蚊蟲叮咬的痛苦,還要防備時常出沒的野狼。渴了喝水溝裡的水,餓了燒火煮大碴子煮土豆吃,困了就睡在自己搭的草窩棚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整日兩手油』。但梁軍他們並不覺得苦,他們以苦為樂,以苦為榮,根本就沒有想過名和利,當年墾荒500多公頃,收獲數萬斤糧食。他們覺得最大的光榮是使荒地變成農田,生產了糧食支援了祖國經濟建設,支援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1949年10月,梁軍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萌芽鄉師范學校第一批學生黨員中的一員。
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的名字,像春風一樣傳遍了神州大地,產生了轟動的效應,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征。
梁軍同志從事農機工作四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著有《國外農業機械化》、《機務管理規章制度》、《引進進口汽車檢修生產線的可行性報告》、《引進鋼板彈簧生產關鍵設備的可行性報告》等,主持研制了蔬菜畦田播種機、打畦築埂機、蔬菜秧苗移栽機等農業機械設備。成為我國農機行業的專家,為新中國農機事業的發展付出了辛勤努力。作為我國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梁軍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勞模的崇高精神和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開展了時代領跑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有影響的勞動模范』評選活動,梁軍同志光榮當選為60位『時代領跑者』之一。
梁軍乾了一輩子農機,與農機結下了不解之緣,離休後,她還經常到市郊走走,看看農機公司、農機研究所和農機學校,她對黑土地有太深的感情。梁軍說,回顧自己的一生,年輕時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北大荒建設,後來,又把後半生獻給了農機事業,如果讓她再選擇一次人生,她還會做一名拖拉機手,為祖國耕耘、拓荒,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