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6日訊 (馬瑞金 記者孫英鑫) 如今,高鐵動車在哈鐵局管內,已通達多個城市,那一道道猶如風馳電掣的『閃電』,成為一個個亮麗的風景。盡管如此,慢悠悠、站站停的『慢火車』並沒有淡出人們的視野,依舊連接大山與外面的世界,托起沿線百姓的致富夢、幸福夢。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大興安嶺深處穿行著這樣一趟列車,至今已開行了近七十年,它就是海拉爾至塔爾氣的6238次旅客列車。深秋的龍江空氣中盡顯出陣陣寒意,這趟列車的煙囪上依舊是冒著白煙。因為車型原因,車上旅客飲用的水都需要茶爐燒開以後,再由供水員挨個車廂灌入保溫桶裡供大家飲用。為了讓上車的旅客及時喝上熱水,54歲的供水員王友在開車前1個多小時就開始忙活了。
6時35分列車開出海拉爾站,年過半百的列車長楊廣忠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乘務工作。1992年參加工作的老楊,是原海拉爾列車段列車員,99年通過應聘考試擔任列車長職務的,這麼多年一直走小客車。
『這趟列車運行緯度最高,年平均氣溫最低,冬季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46-7度,取暖期接近8個月。在七十至九十年代,當時山裡根本就沒有什麼像樣的公路,當時就這一趟火車旅客是天天的爆滿,山裡人就等著坐這趟車出去辦點事、賣點貨啥的,想進出全指著這趟火車』楊廣忠說。
14時許,經過7小時38分的運行,列車到達終點站塔爾氣站。『這趟小火車是這幾十年當地居民、百姓運輸生活物資、外出就醫、子女就學的生命線。特別是夏季遇到暴雨、冬季大雪封山的季節,這趟小火車更成為我們唯一能風雨無阻與外界聯系的通道』內蒙古牙克石塔爾氣鎮副鎮長焦瑛嬌說,近年來,隨著鎮旅游業的不斷昇溫,下一步他們將聯合鐵路部門把這條鐵路線打造成一條旅游線、一條經濟線。
70年來,這趟列車一直在林區穿梭,見證了新中國從新生到繁榮,經歷了大興安嶺林區的昨天和今天;70年來,這趟列車一代新人換舊人,但代代不變的依舊是它穿草原、越大山的樣子,傳承的始終是『人民鐵路為人民』的不變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