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7日訊 (記者 楊帆) 53歲的張世凱是大慶煉化公司檢維修中心的一名鉗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集團公司勞動模范、技能專家,龍江工匠,煉化公司勞動模范、優秀員工、先進員工、好工匠,這一籮筐的榮譽是他33年靠苦乾實乾得來的,是龍江奮斗者的縮影。
『乾一行就要愛一行,愛一行就要鑽一行。』這是張世凱人生信條。為使自己迅速融入角色,每天學習成為張世凱的必修課。白天,在現場熟悉設備運行情況;晚上,潛心鑽研設備理論知識。
張世凱說,從參加工作起,自己就對機械方面產生了特別的興趣。『偷學』是他業務進步的最大秘籍,他會借出差機會向兄弟單位多學習,看人家的機械維修方面有啥高招;他經常對機組溫度、振動、泄漏、油泵運行情況等進行特護巡檢,掌握設備運行狀況,預知機組故障;勤與專業廠溝通,對有安全隱患的設備及時檢修;及時完善設備臺賬、檔案等技術資料,主動動手研究設備難題;不斷提昇自身綜合素質,逐漸成為一名操作、技術、管理全能型人纔。
二套催化裂化裝置煙氣輪機檢修時,新更換的軸承箱沒有地腳螺栓孔,現場只有16個M34的螺栓,需要對軸承箱鑽孔安裝。鑽孔的精准度,將直接影響機組檢修進度。為了准確無誤地將軸承箱就位,張世凱與車間技術組長一起把新、舊軸承箱運至龍鳳機械廠,利用機械廠的大型平臺多次吊裝、劃線、確定鑽孔位置,連續奮戰兩天,完成劃線鑽孔,實現精准無誤一次安裝成功。迄今為止,張世凱累積參與機組搶修、檢修60餘次,均實現一次開車成功。
張世凱就是這樣一位有心人,只要在崗位,他就會靜下心來琢磨如何優化操作、解決生產難題,最讓他引以為傲的便是煙氣輪機轉子吊裝卡具的發明。
二套催化裂化裝置煙氣輪機以往檢修吊運轉子時,僅用軟繩扣綁紮轉子葉片,存在不易吊裝、綁紮不牢、造成葉片變形或損壞等問題,影響檢修進度和裝置開工時間。張世凱便冥思苦想,滿腦子都是煙機轉子,圖紙不知畫了多少,方案不知推翻了幾個,終於設計出了『煙氣輪機轉子吊裝卡具』。卡具利用葉輪的輪股凸臺而設計,從根本上解決了不易吊裝等問題,拆裝調整方便,提高了維修效率。這一設計受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認可,獲得了該部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參加工作31年來,憑借著刻苦鑽研的鑽勁兒和獨出心裁的匠心,張世凱多次對生產瓶頸問題大膽攻關,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數千萬元。
張世凱之所以是大家心中的『好師傅』,不僅僅因為他經驗足、善創新、技能水平高,更因為他真真切切地對工作、對員工傾注的熱情與關心。
『我願意把一人之長變為眾人之技,打造出一個技術團隊來。』張世凱說。為了幫助青工早日成纔,他利用晚上值班或業餘時間准備教學內容、制作課件,擠時間組織專題培訓講座,幫助大家提高技術水平。為保證培訓效果,他還親自設計制作出兩個機封裝配專用平臺,同時安裝4套波紋管密封,每套機封的預留壓縮量在1mm左右,實現4人同時進行裝配,保證了較高的培訓率。
為了鍛煉青工找同心度這項技能,張世凱利用培訓基地的3臺離心泵,自己設計制作了兩套雙表找正專用表架,並對他們反復進行強化訓練,最終使他們完全掌握了雙表找正法,使這項鉗工基本技能在青工中得到傳承發展。其中,參加工作僅8個月的王國軍,一舉奪得青工專業大賽第一名,並在員工技能大賽(青工組)中再次奪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