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戶籍變遷70年看黑龍江省居民生活巨變
2019-10-12 10:58:35 來源:生活報  作者:崔優 王萌 黃迎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生活報10月12日訊『當年都不敢掏身份證,照片實在太難看,如今,能拍到滿意為止。』記者在辦證大廳遇到了哈市市民喬紅,提起我省辦戶口、身份證的變化,她感觸頗深。出門忘了帶什麼都不要緊,一定要帶好身份證件,辦事、住店都需要它。就是這樣一張小小的卡片,背後是由全國十幾億人口信息組成的巨大數據網絡;也是這樣一張小小的卡片,見證了黑龍江省戶籍信息從手寫登記到機打錄入、電腦儲存、芯片識別,再到如今的雲端數據庫和面部識別系統,歷經了70年的滄桑巨變。

  從無到有

  1958年開始建立戶籍登記制度

  70年前,新中國成立之初,還沒有戶口,也沒有戶籍登記制度。1958年,我國開始實行戶籍登記制度,並按照人口所生活的區域,將戶口性質劃分為農業和非農業,第一代戶口本,農業戶口還是藍色外皮,非農業戶口是深紅色外皮,幾十年後纔將兩種性質的戶口變成一種,統稱為『居民戶口本』。

  省公安廳治安總隊戶政支隊李大為支隊長告訴記者:『當時,非農業戶口可以說非常「緊俏」,因為非農業戶口可以購買商品糧,加上「城裡人」這個稱呼,每年都有大量農村人口想進城,申請「農轉非」。但根據政策,各地區當年「農轉非」的數量不允許超過規定限額,「進城落戶難」也成了那個年代的普遍問題。』

  1998年,國家推出了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這也是國家戶籍制度改革的轉折點,促進了城市化發展。到了2014年,政策進一步放開,農轉非人口驟增至15、16萬。如今,從全國范圍來看,哈爾濱是省會城市中落戶條件最寬松的城市。租房滿兩年也可以在哈爾濱落戶。2015年,我省正式取消了農業、非農業戶口性質,統一稱為居民戶口,不再通過農業或非農業的字眼來區分居民的身份。

  2000年之前用手寫

  二代身份證進入『芯』時代

  1958年實行戶口登記後,戶口簿為民警手工填寫,在遷移戶口時容易發生錯誤,1998年開始實現微機管理。

  『當時全省公安機關還沒有普及電腦,戶籍員中根本沒有幾個人會操作,當時從各個單位,甚至電腦學校借調了大量的人員參與錄入工作,造成了錯誤信息出現。2000年,我省戶籍信息電子化全面完成,此後我們又針對錯誤信息進行了幾次集中清理行動,這纔將這些陳年累月的錯誤信息基本糾正過來。』李大為支隊長介紹。

  1985年,我國開始實施居民身份證。初代身份證非常粗糙,拿一張小卡片,手寫上居民的戶籍信息,然後塑封,沒有任何防偽標識。1995年換發了機打身份證,塑封套也增加了長城圖案的防偽標識,但防偽技術太簡單,容易被仿冒。『做身份證』的小廣告一度像『狗皮膏藥』一樣貼在電線杆上,隨處可見。2005年,我國開始換發二代身份證,增加了個人信息芯片,在芯片的背後,是全國十幾億人口組成的龐大數據庫。在位於哈爾濱市道裡區的黑龍江省公安廳制證中心,三臺自動化身份證制證機組成三條制證流水線,每條流水線滿負荷運轉,每日最多可制證兩萬件。省公安廳治安總隊身份證管理支隊谷匯川支隊長告訴記者,這是我省唯一的身份證制證中心。從2005年集中換發二代證以來,制證中心已經發放5150萬張二代身份證。

  遷戶口曾兩邊跑

  2015年開始推行『一站式服務』

  2005年以前,戶籍信息沒有聯網,如果要遷移戶口,需要遷出地和遷入地兩邊跑。到了2015年,所有戶籍信息全部聯網,為網上遷移戶口創造了條件。

  2015年我省提出『一站式服務』,取消了准遷證、遷移證,只要在想要落戶的轄區公安機關提出申請,戶籍信息通過網絡審核、遷移,不用兩邊跑,一地辦結,節約了時間,也為辦事人節省了路費。

  2019年7月,哈爾濱市民鄭女士在道裡區為孩子購買了學區房,並按照教育局產權證和戶口本『兩個一致』的要求,為自己和孩子辦理戶口遷移。她來到道裡區轄區派出所,提交了自己在香坊區的原籍戶口本、新購學區房的產權證以及居民身份證等材料,戶籍員通過網上比對信息,幾分鍾後,一本寫著鄭女士和孩子名字的嶄新戶口本就遞到了鄭女士手中。

  從2015年至今,我省各級公安機關始終將化解辦事難放在工作首位,工作目標也從『一站式服務』,到『四零服務』再到『辦事不求人』。不僅大部分戶籍業務做到了『立等可取』,身份證辦證補證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第一代身份證是需要等待至少30個工作日纔能取證,加上休息日,經常一個半月纔能拿到。目前我省最偏遠地區換發身份證可縮短至20日以內,離哈爾濱市越近,需要的時間就越短,這一時限在全國領先。』省公安廳治安總隊身份證管理支隊谷匯川支隊長告訴記者。

  今年26項戶籍業務『網上辦』

  『身份證上的照片變得漂亮多了。』市民喬紅笑著說,當年,大家都不敢當眾掏身份證,因為實在太難看了。早在一代身份證時,照片還是使用市民提供的照片。2005年集體換發二代身份證後,要求所有辦證人必須本人到派出所進行人像采集。她還記得2005年換發二代證的場景。『派出所通過社區挨家挨戶地通知,這一次換發身份證必須本人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去,一代身份證馬上就無效了。到了派出所,排隊等候照相的人一直排到派出所外面的馬路上。』最讓她頭疼的就是留在身份證上長達十年的不太漂亮的照片。如今,隨著技術的提高,身份證上的照片由『十年換一次,每次只能照兩張』,變成『照到你滿意為止』。

  今年3月1日,南崗區長虹小學的到校日當天,來了一群『神秘嘉賓』,哈爾濱市公安局南崗分局戶籍科幾名民警帶著照相機和電腦來到長虹小學,這所小學的學生多為外地來哈務工人員的子女,南崗分局這次上門服務,是為在校學生辦理身份證,並為學生家長辦理居住證的。

  今年起,省公安廳繼續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推行『我代辦服務』,『上門服務』,『不見面辦業務』。不但為困難群體送服務上門,為有急事的市民提供『綠色通道』,還推行26項戶籍業務無需見面就可以『網上辦』,在優化精簡業務流程的同時,也極大方便了群眾辦事。為了讓群眾辦事更便捷,管理更智能,目前我省正在大力推行指紋信息錄入和網證業務。如今,只要辦理二代身份證業務,都將錄入指紋信息,我省已經換發了一千萬張帶有指紋信息的二代身份證,當這個數據積累到一定數量後,可通過指紋辦理的業務也將適時推行。

  回首70年,我省戶籍制度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可以預期的未來,我們的戶籍制度還將更完善、更便捷、更智能。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