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0月13日訊 41歲的關英做了18年旅游,同時在鏡泊湖經營鏡泊峽谷和紫菱湖景區及幾家賓館,考察、調整、裝修……忙得不亦樂乎。
作為土生土長的東京城鎮人,從小聽慣了鏡泊瀑布的轟雷之聲,習慣了在火山熔岩臺地上奔跑,這個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高山堰塞湖,成為關英生命裡最大的驕傲,也是他重返家鄉做旅游產業的持久動力。
讓小眾精英游發展成大眾休閑游
1995年,中學畢業的關英在家裡找不著更好的工作,就到牡丹江去開出租車。每有乘客聽說他在鏡泊湖邊長大,都是一臉的羡慕。他至今還記得一位乘客跟他講的故事:上世紀六十年代,這位乘客的舅舅還是個貨車司機,去趟鏡泊湖,一般都是兩頭黑,黑天走黑天回來。從牡丹江出發開一夜車,天亮趕到湖邊,走走看看小半天就得趕緊往回走。一般不能白天趕路,因為如果晚上到那裡,會找不到住的地方。
乘客的話觸動了關英,自己身邊就有『聚寶盆』,為啥還要捨近求遠去找『搖錢樹』?於是他重返家鄉,尋找做旅游的機會,從一家小賓館做起,到現在管理著鏡泊峽谷和紫菱湖景區。『一般游客要來趟鏡泊湖,吃住行都不太方便。現在好了,牡丹江通往鏡泊湖的高速公路很暢通,一個多小時就能到湖區。景區邊各種賓館和飯店也很多,每一家都以游客為中心,努力讓游客來這裡跟到家一樣開心快樂。』關英說。
讓沈睡的石頭煥發生機帶來商機
站在鏡泊峽谷獨特的冰臼旁,關英指著不遠處片片石海說,那裡曾是東夏國時期的後花園,這裡有很多美麗的傳說。記者的耳畔,不禁回響起『精美的石頭會唱歌』的優美旋律。
鏡泊峽谷是形成於印支期(大約2億年前)花崗岩地貌上的峽谷地貌,來自吊水樓瀑布的水流不斷對花崗岩進行衝刷、挖掘,形成了長達3000多米的峽谷河道景觀。在這裡水的溫柔秀麗,山的偉岸壯觀、石的奇異寧靜組合成了一幅景色清幽的畫卷。『峽谷中有很多冰臼群,有專家說這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冰臼中緯度最高的,而且是非常少有的河谷冰臼。』關英介紹。
鏡泊峽谷經渤海鎮改造擴建後,2015年關英接手經營。如何讓這些沈睡的美景在新時代煥發生機?關英想到了夜游,『故宮的上元之夜很受追捧,西安的大唐夜景也讓人流連忘返。為了豐富來鏡泊湖的游客的夜生活,經過幾次考察規劃建設,我們今年推出了夢幻鏡泊大峽谷,用光影為山水增加靈氣,用現代科技激活這些億年的石頭。作為牡丹江特有的網紅打卡地,吸引了很多人來這裡游覽。』
讓湖光山色搭臺響水大米唱戲
關英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東京城鎮紅興村黨支部書記。紅興村的水田多半是玄武岩『石板地』,這裡是響水大米的核心產區。為了幫助村民們種好稻賣好米,關英在2012年發起組建了沿江水稻專業合作社。
『鏡泊湖的湖光山色是飽眼福的,我們的響水大米是飽口福的。』說起石板米,關英侃侃而談,『我下一步的夢想就是做好「旅游+互聯網+現代農業」。我們這裡不僅風景好,土也好,石板上土壤厚度約為30~50厘米,土壤是經過億萬年的岩石風化和腐殖沈積而形成的,其中礦物質、有機質、微量元素含量極為豐富。我們這裡水也好,能更好激發石板中的礦物質釋放到稻田中,從而讓水稻苗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礦物質元素。這種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使響水大米營養價值高,口感好。』
走在合作社的稻田裡,金黃的稻穗低垂著,在秋風中搖擺著婀娜的腰身,仿佛在跟這位努力實踐她們價值的知己致意。
讓農民獲得經濟收益和生態效益
走在鏡泊峽谷裡,遇見每一個人,無論是門口的攤販,還是景區內的保潔人員,關英都會寒暄幾句。『他們都是我村或者鄰村的,有一些人家裡挺困難,長年在這裡打工,日子也會慢慢富裕起來。』關英說,『還有一些人在賓館和飯店工作,只要有意願來這裡的村民,我都會盡量安排。』
何福軍是紅星村三組的精准扶貧戶,體弱多病。為了改善他家生活,關英安排他兒子何亮在景區做後勤,後來又讓他參加鏟車培訓,現在不但每月工資能開到3000多元,還有了一技之長;紅衛村的小金子是個孤兒,關英一直讓他在景區,夏天做管理,冬天就留守,每月都有固定收入……
『今年冬天,我們還要在峽谷裡做雪雕雪塑,增加一些冰雪娛樂項目,這樣村民們冬閑的時候也都有事情做了。』關英看著遠方,無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