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老糧店,一座城市的『滋味』
2019-10-21 11:0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莊園 王原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東北網10月21日訊 (記者莊園 王原龍) 在已有六十餘年歷史的佳木斯市二十三糧店門前,顧客絡繹不絕,傳統糕點的香味充溢街道。走進糧店裡面,營業窗口上『為人民服務』五個鮮紅的大字異常醒目。這是二十三糧店的一塊『金字招牌』。總經理史慶明的辦公室牆上,一面面三四十年歷史的錦旗見證了二十三糧店的榮耀與變遷。從1980年初到二十三糧店做保管員,再到成為糧店的掌舵人,說起糧店的前世今生,他感慨良多。

  1980年史慶明剛來到糧店時,國營糧店是糧油供應的主渠道,每月初,人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著糧本到指定的糧店取定量的糧食。當時的二十三糧店負擔著佳木斯市3000多戶、一萬多人的糧食供應任務,『每逢取糧時,糧店的門前總是早早排起了長龍。 』

如今二十三糧店的收款窗口仍然保持著從前的樣子,服務人員也保持著一顆初心。
如今的二十三糧店。

  1992年,國家放開了糧食經營,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按市場經濟規律,將全市按數字起字號的名牌取消,改為按地名掛字號牌匾。因為二十三糧店在過去的四十年中樹立的良好的信譽,唯獨保留了『二十三糧店』的字號。如今,到二十三糧店買糧,還采用當年開票售貨的方式,貨票還是當年糧本的樣子,窗口也沒有改變。

九十年代的二十三糧店。

市民們在二十三糧店購買糕點。

  從當年的貨架上只有大粒鹽、玉米面等十幾種產品,商店賣啥顧客們就得買啥,到種類數量和品質直線上昇,需要什麼就經營什麼;從糧店常年為軍烈屬、五保戶、高齡老人免費送貨上門到為市區內所有用戶提供免費送貨。糧店的服務理念的提昇,不斷滿足著市民們對消費更高的需求,更是社會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

  自1992年以來,在史慶明的帶領下,二十三糧店采取多種經營方式,對200多平方米的後廠進行了改造,引進了一條國內最為先進的速凍餃子生產線,生產20多個品種速凍餃子,日產量達到1000公斤。他們生產的湯圓、餃子等20多個品種的『百順』牌速凍食品,迅速在省內市場上佔有了一席之地,受到了市民們的歡迎。前來的老顧客們說,還是喜歡二十三糧店裡的味兒,吃著放心安心。

  時光匆匆,一轉眼二十三糧店已經走過了67年,史慶明也陪伴二十三糧店走過了近四十年的歷程,和它一同蛻變共同成長。這家老店已經融入了城市獨有地域文化,承載著人們對往昔生活的難忘記憶。但無論歷經多少風雨洗禮,『為人民服務』的『金字招牌』始終熠熠生輝。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