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東北網10月21日訊 (記者孫英鑫 葛金鑫 劉楠)『烏蘇裡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古老的烏蘇裡江浪花翻滾,曲回婉轉,不知疲倦地流淌,慷慨地滋養著兩岸的萬物生靈。當年,王震將軍率十萬官兵在這裡點燃了第一把荒火,開啟了蔓榛林莽的『北大荒』新篇章。半個多世紀以來,虎林市立足當地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大力發展旅游產業,走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正成為聞名遐邇的『綠色福地』。


在黑龍江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宣教科的辦公室內,萬福強正在整理剛拍攝的濕地珍稀鳥類的圖片。『多年來,我走遍了保護區的山山水水,動物種類從保護區在初建時的288種,增長到361種,植物增加14科86屬186種,東方白鸛、鷹鴞等多種珍貴鳥類都被我拍到了。』
萬福強與所有的青年人一樣,畢業後懷揣遠大抱負和理想回到了家鄉,在林業系統從基層到局裡一晃就是十幾年。濕地科研工作大部分都是在野外,每到濕地他就像打了興奮劑一樣勁頭兒十足,總是『長炮短槍』不離身,在他的電腦裡存入了幾萬張精彩照片。2018年,萬富強用他的『大炮』,捕捉到20多只丹頂鶴,這是保護區成立以來,首次在珍寶島濕地大面積發現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同時還發現東方白鸛等其他珍稀鳥類,數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多年來,虎林堅持打生態牌走綠色路,有所為有所不為,全力以赴優生態、育產業、惠民生、強黨建,走出了一條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的發展新路。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生態文明三級聯創活動,11個鄉鎮中有9個獲批為國家級生態鎮,省級生態鄉鎮、生態村實現全覆蓋。
『虎頭鎮始終把生態旅游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支柱產業,全力打造珍寶島、虎頭地下要塞等為核心生態旅游勝地品牌。』虎頭鎮鎮長畢臣說。如今的小鎮,街道綠化全覆蓋,農民腰包也鼓了起來,初步統計,全鎮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2萬餘元,已有60%的農民擁有了私家小轎車,並購買了樓房。
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民生福祉。虎林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李守軍表示,虎林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實現了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的根本性轉變。先後被評為全國十佳生態旅游示范城市、中國野生荷花之鄉、中國最美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國避暑休閑百佳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示范市。生態旅游已經成為虎林綠色經濟的新支點,據統計顯示,今年1-7月,虎林市接待游客238.25萬人次,同比增長8.13%;旅游收入8.58億元,同比增長12.45%。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的虎林,正在向天藍地淨水清氣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新時代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