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10月24日電(郭富山)金桂蘭,生前任寧安市人民法院副院長。她是『心系百姓的好法官』,在基層法庭工作十幾年,跑遍了轄區的155個村屯,到當事人家中調解案件1000餘次,累計行程5000多公裡。
金桂蘭建立民事案件委托調解制度,推行『民生審判模式』,審理的千餘起案件無一例重審改判、無一例差錯超限、無一例上訪纏訴,90%以上的案件都是以調解方式結案,息訴服判率達到了98%。先後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法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2005年,被中宣部確定為新時期共產黨員時代先鋒模范人物,並在人民大會堂作了事跡報告。
金桂蘭為人內斂低調,宛如平靜的鏡泊湖水,波瀾不興,這是人們對她的共同印象。她成為先進典型後,面對紛至沓來的各種榮譽,人們聽到她說得最多的是:『我沒做什麼』『我只是做了一名法官應該做的事。』
金桂蘭內斂低調的性情,似乎與生俱來。『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好,老師經常表揚她,我覺得她也沒什麼反應,沒說高興得不得了。』在外甥女寧艷的眼裡,金桂蘭是這樣的人:『要是有什麼成績了,她很少跟人說。實在是成績很大很大的,比如上電視了,我們看到了問我姨,她纔能一句半句的跟你透露點,說「哎呀,那算啥呀!」』

有人說,金桂蘭意志如鋼。手術當天帶領當事人做鑒定,疼痛難忍吃點止疼藥接著開庭……金桂蘭和病魔斗爭到底的頑強意志令人嘆服。心系百姓,一心為民,是支橕其如鋼意志的精神動力,生活的磨練則是鍛造如鋼意志之火。
『上中學的時候,從村子到學校,每天要走四個多小時,因為不通車,很多同學要騎自行車上學,桂蘭考慮家裡生活困難,一直沒讓家裡買,就是走著上學。』四哥金成武回憶金桂蘭走路上學的情景,猶如昨天:『後期我買了自行車,要帶她上學,她說啥也不讓,說山道自行車也不好走,你也挺累的,始終堅持步行,這一走,就是好幾年。』
法官金桂蘭,每當看到生活困難的當事人都伸出援手;學生金桂蘭,同樣如此。『記得有一回我們去南山,那兒有條河,河上有一根獨木橋,挺細的木杆(做的橋),我一踩上去,就覺得河在跑,頭暈得不行,感覺要掉下去了,桂蘭從後面一把手把我抱住了,一直抱著我過了橋。』好多年前的事兒,五豐村村民耿亞君提起來,還是那樣感動:『她這個人,就是善良,樂於助人,是大好人!』
提起金桂蘭的善良,孝道,懂事理,寧艷有一肚子話:『小時候我們家人口多,吃飯的時候,我姨都不上桌,就在鍋臺吃,把飯盛好後,先端給老人——我姥姥、我姥爺、舅舅,最後,飯要少了,都得再添點水「咕嘟」(熬)一下,我姨再吃,她覺得就應該這樣,從來也沒說過啥。』
金成武則對妹妹吃苦耐勞印象特別深:『小時候家裡面活多,我們家養豬,就是我們兩個小點的孩子每天捋豬菜,她總是搶著乾,累得黑瘦黑瘦的。』金成武感慨地說:『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可一點也不嬌慣。』
高中畢業後,金桂蘭回到村裡生產隊工作。由於工作負責,組織能力強,表現突出,後來陸續擔任村裡的團支部書記和婦女主任。五豐村原村黨支部書記陳長海說:『她當上婦女主任後,領著搞文藝活動,逢年過節,組織大家扭秧歌啥的,紅紅火火!』就是從那時,鍛煉了金桂蘭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應該說,金桂蘭任法官後,90%的案件以調解方式結案,也受益於此。陳長海說:『婦女主任的工作繁雜沈重,有時需要調解鄰裡矛盾和打架斗毆的事情,金桂蘭工作起來有積極性,有飽滿的熱情,事情不做好,不給你調解好,她就不撒手,連飯都顧不上回家吃。』
而正是婦女主任的工作經歷,使得金桂蘭有了想當一名法官的理想。金桂蘭生前這樣談起:『有一次跟著法庭一起調解案件,我感受到他們(法官)的作用挺大,家庭矛盾說解決就解決了,就覺得當法官挺好!』只言片語,卻鮮明地揭示出金桂蘭當法官的思想根源,那就是調解千家事,溫暖萬人心,讓社會更和諧。
她心系百姓,身患絕癥,先後經歷七次手術,堅守在基層法庭。2012年5月8日上午,她在牡丹江市腫瘤醫院病逝,享年55歲。
金桂蘭說過:『我覺得人活著就應該有點價值,就應該為別人做點事情。』言猶在耳,餘音不絕,美麗的鏡泊湖依然那樣平靜清澈,為她的『好女兒』金桂蘭洗去一生的勞碌艱辛,為世人留下永久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