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衛工人在檢查垃圾分類情況。

志願者在給小學生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志願者在給社區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哈市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進課堂』工作。

智能可回收物收集屋。

居民區內配備齊全的垃極分類設施。
黑龍江日報10月29日訊 哈爾濱市於2018年啟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並將垃圾分類作為改善人居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政治任務,持續加大推進力度。今年2月以來,哈爾濱9區136個街道辦事處已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創建工作。目前,試點小區(村屯)257個,試點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3000餘家,垃圾分類模式在探索中初步形成。
強化頂層設計穩步推進
筆者從哈爾濱市城管局了解到,哈爾濱市以加強組織領導和頂層設計為根本保障,紮實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協調推進相關工作。2018年3月,哈爾濱市政府出臺了《哈爾濱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和各區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的市級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
哈爾濱市城管局作為領導小組辦公室,經哈爾濱市政府批准,先後制定印發了《哈爾濱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規范》《哈爾濱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評辦法》等規范文件,組織開展了立法調研,起草完成了垃圾分類管理政府規章,指導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科學規范開展。
走訪中,筆者還了解到,在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初期,哈市還為居民每日免費配發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所需垃圾袋,並在小區物業管理用房等場所放置一定數量的可回收物所需垃圾袋,方便居民自取。對於有害垃圾,由於產量較少、拿取投放便捷,隨產生隨投放即可。同時,鼓勵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選取有資質的企業進駐小區,參與垃圾分類工作,通過搭建積分兌換平臺等辦法,對居民正確投放分類垃圾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在本單位集中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培訓工作,定期組織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或知識講座,培養職工分類意識。
探索建立閉合垃圾分類處置體系
據介紹,哈爾濱市以復制和推廣為根本目標,探索建立閉合的垃圾分類投放、收運和處置體系。居民家庭源頭分類是整個垃圾分類體系最基礎、最關鍵的環節,是關系到整個垃圾分類體系成敗的重中之重。試點期間,采取『能賣錢、有毒、剩飯剩菜、分完剩下』這種簡單、易懂的描述方式,對可回收、有害、廚餘、其他4類垃圾進行講解,並免費發放分類垃圾袋240餘萬個、設置分類垃圾桶12000餘個,引導市民群眾定點、定時、分類投放垃圾。
據了解,對可回收物,哈市開展了廢品收購站清理整治工作。各試點小區、公共機構與有資質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對接,通過收集車巡回收集、熱線電話或手機APP下單方式,實現收處一體化、終端資源化;對有害垃圾,根據產量特點,各區建立了有害垃圾暫存點,對有害垃圾進行分類存儲。近期,哈爾濱市政府正在組織謀劃危險廢物處置設施新建、擴建項目,進一步提高有害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對廚餘和餐廚垃圾,由哈市餐廚垃圾處理廠運營企業對六個主城區共計2500餘家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的餐廚垃圾,以及具備條件、路線便捷的試點小區廚餘垃圾,進行集中收處,日處理能力達300噸。在此基礎上,哈市城管局全力推進餐廚廠擴建項目建設,力爭明年年底擴建項目建成試運行,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提高到500噸。同時,在松北區再謀劃新建1座日處理50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進一步滿足哈市餐廚垃圾和廚餘垃圾處理需求;對其他垃圾,在完善現有生活垃圾收運體系、確保日產日清的基礎上,加大生活垃圾處理項目新建、擴建力度,全面提昇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
垃圾分類在哈爾濱已經成為新時尚,被很多市民認同,並積極落實到行動上。日前,筆者在哈市南崗區錦繡華城社區現場發現,每個垃圾分類站點都有明晰的分類標識,上書『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等字樣,小區居民投放時一目了然。筆者隨手翻看了幾個垃圾箱發現,礦泉水瓶、一次性餐盒等都分別裝在可回收垃圾與其他垃圾箱內。
在整個垃圾分類的鏈條中,源頭分類投放是第一難關,而這離不開宣傳教育。南崗區躍進街道辦事處城管科環衛辦相關工作人員說:『我們結合實際,制定了工作流程。社區乾部入戶宣傳,每個社區乾部負責500戶;黨員、志願者、房管員也加入其中。除了發放宣傳單外,還親手示范。我們免費發放可回收袋,讓居民在家就把垃圾分門別類。尤其是廚餘垃圾,我們教育居民將其淋乾後再投放。平時,相關人員會隨時在垃圾箱旁指導居民進行分類。如果居民投放錯誤,會有物業保潔人員進行分揀。』
據介紹,在試點小區和公共機構,哈市還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展示活動,共組織設置宣傳板5900餘個,發放各類宣傳單、宣傳品38萬份,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刊發專題報道200餘篇、播出公益宣傳廣告300餘次,廣泛開展『律動青春環保先行』等多種形式的公益宣傳和社會實踐活動,營造有利於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良好氛圍。同時,積極協調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進課堂』工作,推動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納入幼兒園、中小學校教材或讀本,促進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的良性互動氛圍。
2020年垃圾分類驗收將全部達標
據了解,在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督導和抽查的同時,哈市還計劃與哈市各高校對接,引入第三方機構,聘請大學生作為社會監督員,對全市垃圾分類開展情況進行監督,監督結果納入整體考核評價體系,構建社會化參與的監督考核機制,並與市級以獎代投資金相掛鉤,實現投資問效、達標付款。
從當前推進情況看,哈市垃圾分類工作尚處於試點階段,垃圾分類模式正不斷完善。下一步,哈爾濱市城管局將進一步加大組織協調力度,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動員社會參與、完善和提昇管理監督體系建設、健全督導隊伍、強化宣傳教育,持續鞏固垃圾分類試點成果,進一步探索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垃圾分類模式,逐步在全市范圍內推開,確保2020年年底前,全市所有居住區、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垃圾分類工作驗收達標率達到100%,實現國家住建部提出的『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的目標。
同時,哈市還將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引入信用評價體系,將居民正確投放分類垃圾與個人信用掛鉤,通過信用懲戒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垃圾分類意識。
據介紹,為加快推進哈爾濱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工作,哈市進一步明確了幾個關鍵時間點。將在今年12月底前,全市所有居住區垃圾分類工作啟動率達到100%,驗收達標率達到30%以上;公共機構垃圾強制分類覆蓋率達到100%;相關企業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60%以上。2020年6月底前,全市所有居住區、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垃圾分類工作驗收達標率達到70%以上。2020年12月底前,全市所有居住區、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垃圾分類工作驗收達標率達到100%。全市范圍內形成較為完備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閉合式體系,實現國家住建部提出的『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目標要求。
垃圾分類作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不僅是重大課題,更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今後,哈爾濱市將健全政策體系,完善法制依據,強化輿論引導,把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更加紮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