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開門搞教育硬招破難題
2019-10-31 10:00:0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樹永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全市各地各單位堅持開門搞教育,在與群眾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受觸動、受教育、受啟發,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出實招硬招破解難題,真正讓群眾見到行動、感到變化。

  市教育局

  實施『四零承諾』促進教育公平

  市教育局堅持把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公平問題作為專項整治和整改落實的重點任務,在全市中小學校全面實行零擇校、零擇班、零擇位、零指定『四零承諾』,刀刃向內找問題,真刀真槍抓整改,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回應百姓關切,讓孩子們在教育公平的陽光雨露下共同成長進步。該市『四零承諾』在全省民意測評中綜合排名位列第一位。

  局黨組成立教育資源布局調研組,對市區教育資源進行摸底、調查,研究義務教育學校學區劃分;深入校園,走進課堂,面對面座談、隨機式訪談,把情況摸清楚,把癥結分析透,在學中改、在改中學。根據教育工作實際,分層分類制定實施『四零承諾』的階段目標和時間節點,制定了『一縣(市、區)一案』『一校一策』,逐校研究解決方案,壓實了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主體責任。加大跟蹤指導和檢查力度,監督指導所轄學校堅決執行『四零承諾』要求,采取明察暗訪、重點抽查、突擊檢查等方式開展專項督查,看各地各校是否制定並落實實施辦法和實施細則、是否制定並落實相應工作流程及貫徹落實等情況,堅決杜絕中小學在學生入學、分班、排座、選班乾、評獎評優等方面的不正之風。教育、公安、自然資源等部門建立協調核查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確保信息共享並可核查。

  市教育局及時將好做法好經驗轉化成有效的工作制度,以制度形式固化下來,堅持下去,形成長效機制。從制度層面完善『四零承諾』體制機制入手,把『上學不求人』內化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建立教育公平的常態化機制,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

  市衛生健康委

  紮實推進落實『看病不求人』

  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市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開展優化醫療衛生環境『看病不求人』行動,不斷完善便民惠民利民舉措,強化醫院信息化建設,讓廣大患者更方便快捷地享受優質高效服務。

  落實掛號不求人,各大醫院將醫生出診信息通過醫院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健康龍江平臺、院內電子屏、展板等廣泛宣傳公示,保證患者可通過多個信息平臺以及院內自助服務機、窗口、診間等進行掛號,紮實推進了『找醫生不求人』。看病結果不求人,醫院利用多種手段讓患者在第一時間得到檢驗、檢查報告,通過醫院微信公眾號和自助服務機,已經實現檢驗、彩超及影像報告自助查詢;建立了影像電子膠片服務系統,通過掃描微信二維碼,實現了患者在手機上調取閱讀原始檢查圖像電子膠片和診斷報告;在微信公眾號開發了『一日清單』查詢,優化了清單顯示格式,使住院患者查閱收費明細等信息更清晰明確。滿意服務不求人,醫院在微信公眾號開發了服務滿意度評價欄目,患者可以對接診醫生在服務態度、技術水平和診療效果等方面進行星級評價,並將患者評價納入對醫生績效考核。

  市司法局

  『情暖農民工,法援惠民生』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市司法局結合實際問題,制定多項服務農民工優惠措施,出臺了《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意見》等服務農民工的系列制度規定,將農民工納入重點人群並列為首位實施法律援助,為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規范依據。取消了法律援助戶籍限制,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按照侵權事件發生地域管轄;建立省際間、市際間異地協作機制,做好農民工輸入地和輸出地之間的協作工作。

  同時,在全市兩級勞動仲裁機構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與勞動仲裁機構建立對接工作機制,引導農民工依法維權。定期指派法律援助律師參與信訪部門的信訪接待工作,向農民工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

  在為農民工維權提供優質服務上,市司法局不斷創建新載體,開展『情暖農民工法律援助百日維權送溫暖』活動,印發牡丹江市司法局《『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治欠保支百日維權攻堅戰活動實施方案》和《關於開展『助力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工作的實施方案》,全市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工作人員和法律服務人員深入到建築工地、車站、集貿市場等農民工密集場所,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引導農民工依法維權。

  今年夏天,市法援中心跟蹤辦理4年之久的農民工因交通事故賠償的法律援助案件終於為受援人追索了55萬元賠償款。截至目前,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共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92件,為506名農民工討薪及追索賠償867.567萬元。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