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5日訊 好小伙,名叫楊明,今年31歲,是龍鳳社區居委會書記。鄰裡矛盾調解,孤寡生病住院,樓內設施,小區環境,他把社區當成家,大事小情他都管。
11月2日,記者采訪時,貼心人、暖男、仁義,是大家對他最多的評價。
溫情:
為老人辦理後事跑前跑後
聽說要采訪楊明,很多居民主動帶路,一路上不停地念叨,嘴裡說的都是楊明的好。
龍化小區居民王強,患有嚴重的心髒病,妻子智殘,女兒肢體殘疾。平日裡,家裡、樓道、前後樓堆滿了廢品,周圍鄰居意見很大,鄰裡之間經常發生衝突。
楊明,幫其申請了低保,又帶志願者到其家裡打掃,還經常送藥和食物。每次去王強家,他放下東西,挽起袖子就乾活,從屋裡到樓道,從樓前到樓後,不嫌髒也不怕累。
一來二去,楊明成了王強的『親人』,在他的勸說下,垃圾堆不見了,鄰裡關系也緩和了。
兩年前,王強病逝,楊明到醫院為他辦理了後事,協調相關部門將王強的妻女送到福利院。每次說起這事,大家都豎大拇指,誇楊明仁義、善良。
真情:
鄰裡矛盾他上門調解
龍化居委會,有居民樓52棟,亂堆雜物現象嚴重。他動員社區黨員、居民群眾、低保戶、物業公司清理『牛皮癬』、治理衛生死角,讓小區環境煥然一新。
因為是老小區,公共區域被佔用、樓前衛生差、鄰裡矛盾多等現象較多。鄰裡之間一有矛盾,他就上門調解,充當說和人,化解雙方矛盾。
聽說王阿姨要住院,家人不在身邊,他墊付醫藥費,在醫院守了一夜,趴在病床上睡著了。王阿姨感動不已,家人上門感謝,他卻說,誰家都有老人,搭把手,沒啥。
張阿姨兒子生病,他幫辦住院手續;楊大爺要出門不會網上購票,他車接車送;劉大爺借款糾紛,他聯系律師維權。一件件小事,一次次感動,讓楊明成了大家的貼心人。
熱情:
組織活動鄰裡一家親
為增進鄰裡情意,楊明沒事就琢磨,如何讓大家開心,怎樣纔能把社區凝聚成一家人。
誰會跳舞、誰愛唱歌,小區文藝人,他一一記錄。動員大家成立舞蹈隊、聲樂隊,以單元、樓院、小區為單位,開展『鄰裡節』『粽子比賽』等,促進了鄰裡間的和睦。
社區先後建起了圖書室、電教中心、健身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場所,滿足了社區群眾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誰家有困難,哪家有矛盾,孤寡老人的生日等,居民家的大事小情,他都一清二楚。
『奉獻青春是一種追求,青春擔當是一種責任。』是楊明的人生目標和追求。采訪中,他反復說,這些老年人,年齡和自己父母差不多,這些事都是他應該做的,只有把每件小事做好,纔不辜負大家對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