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4日訊 一場小雪過後的大慶,黝黑的土地披上一層白紗。日前,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大慶市三大糧食作物秋收中,199萬畝水稻、102萬畝大豆收割已經完成,其中機收面積佔到97%;625萬畝玉米中,實收606萬畝,其中機收面積佔到95%,除19萬畝低窪積水地塊需上凍開收外,全市高標准完成秋收任務。
按照省農業農村廳工作部署,大慶市在秋收工作中突出抓早、抓實、抓細。9月20日,全市大豆從南到北開始收獲,拉開了秋收工作的大幕,全市各縣區、鄉鎮的水稻、玉米秋收工作也緊跟其後。特別是10月中上旬,全市大型農業機械齊上陣,掀起秋收高潮,並於10月底前完成秋收工作。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負責人介紹說:『今年秋收較往年延後一周左右,今年秋後積溫高,利於作物養成與減水。大型機械的普遍使用,則為全市秋收工作又快又好完成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今秋收,已是機械之天下。目前,全市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5%,遠超國家標准。9月下旬以來,全市秋收按照適地適收、統籌兼顧、有效銜接原則,農業乾部組織群眾和機械力量充分利用晴好天氣,對成熟地塊搶收、快收。全市調配玉米、水稻聯合收割機3928臺,開展連續集中作業,日最大收獲量達76萬畝。
進入10月,肇源縣新站鎮大泡底水田示范區裡,多臺大型水稻收割機縱橫馳騁。新站鎮洪益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共種植水稻4萬畝,全部依托訂單銷售。負責人郭亞龍說:『十月忙收獲,今年大豐收。年初簽訂了8000噸常規水稻、3000噸綠色水稻和2000噸有機水稻訂單,秋收後將滿負荷生產新水稻。』
在玉米種植大縣肇州縣,今秋大型機械、新技術助力豐產豐收。豐樂鎮平安村四井屯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共種植玉米2000多畝,采用秸稈翻埋還田、平播種植等科學化種植方式,在今年不利的氣候條件下,產量比去年還增長了10%。
據悉,全市現有耕地1132萬畝,其中秋收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八成。秋收期間,大慶市還組織3個秋收和秸稈綜合利用督導組,深入鄉村和地塊實地督促指導,及時幫助解決秋收困難,推動秋收全面完成。糧食要產量,農業更要效益。大慶市緊盯市場調結構,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化、機械化水平。特別近幾年,大慶市圍繞質量效益、優勢潛力、優質特色,深層次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打造『62111』工程,三年調減玉米206萬畝,新增水稻19.3萬畝,糧經飼比例調整為90:9:1。糧食產量穩步提高的同時,全市農業效益也逐年提高。市農業部門初步測算,預計今年全市糧食總產量超過100億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