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專『整』秸稈的整地機賣火了
2019-11-23 07:37: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王曉春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張建忠(右)在為客戶介紹新產品。      

  黑龍江日報11月22日訊 一天接打200多個電話,2個月參加30餘場現場會,寧安市中凌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忠忙得連昨天在哪兒都忘了。

  入秋以來,他發明的秸稈全量還田聯合整地機在黑龍江、吉林兩省持續發威,深受廣大農民歡迎。11月5日剛從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歸來,身材魁梧的張建忠就出現在寧安市下賒哩村的玉米地頭,指導4天前新買了秸稈全量還田聯合整地機的村民張君。『這設備好!今後秸稈不用離田了,不管站的、臥的全能打碎,旋耕之後直接起壟,明年春天種地一點也不耽誤!』張君對記者說,『這幾天,我已經為20多戶村民整理玉米地近30畝,幫大家解決了秸稈禁燒的難題。』

  中凌機械是一個從小山村走出來的農機制造企業。張建忠曾是牡丹江石油化工機械廠的一名車工,2001年回到家鄉寧安市臥龍鄉共和村。由於會制圖、機械加工等技藝,他一邊下地乾活,一邊開發小型農機具。『山地彈簧犁』是他的第一個小發明,由於產品『接地氣』,被鄉親們紛紛點贊,這增強了張建忠創新創業的信心。

  當年他就研制出『爆款』產品——山地大豆脫粒機,雖然每臺價格萬元左右,但是依然供不應求,短短4年時間,1000臺的銷量讓這個小企業變成了山窩裡飛出的金鳳凰。

  張建忠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2005年,他又將目光瞄准了更具挑戰性的玉米收割機研發工作。當時國內一些知名大企業都處在摸索階段,新開發的玉米收割機問題層出不窮,像中凌機械這樣的小企業搞研發,談何容易!起初,張建忠從牡丹江請來兩位專家幫助他研究,可這半山區艱苦的環境,沒幾天人家就受不了了,跑回城裡再也不來。張建忠上來一股倔勁兒,他誰也不用,自己搞研發,自己做售後服務,傾聽農民建議不斷改進,這一乾就是近10年。2015年,他的玉米收割機等產品『成熟』了,中凌機械也入駐寧安經濟開發區,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從2018年開始,東北三省加大環保力度,全面實行秸稈禁燒。張建忠憑借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看到了秸稈全量還田聯合整地機的巨大市場前景。前後一年多時間,他帶領研發團隊主攻這一新產品,設計、試驗、改進……去年10月他們遠赴河北、天津等地,連續奮戰4個多月,隨後又生產了上百臺樣機,奔赴全省各地推廣。

  今年9月20日,秸稈全量還田聯合整地機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從此中凌機械讓那些傳統機具解決不了的問題迎刃而解。據了解,前不久,隨著吉林敦化現場會的結束,中凌機械今年生產的1200臺秸稈全量還田聯合整地機,基本銷售一空。

  創新永無止境。已擁有25項發明專利的張建忠依然每天奮戰在工廠車間、田間地頭,組織配件,改進樣機,指導作業……他鍾情這片希望的田野,今後還要研發出更多適用的新產品,讓中凌機械成為廣大農民的摯友。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走街串巷訪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