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深哈合作戰略機遇面前,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積極行動,通過務實舉措,實現南北聯動,互利共贏。
制定對口合作實施方案、分批次組織乾部赴深圳掛職鍛煉和交流學習、與深圳大學合作聯動培養人纔、點對點跟蹤招商加強產業合作……如今,隨著深哈合作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深圳基因』植入哈爾濱新區。僅2019年,新區推進深哈合作重點項目17個,總投資964億元,其中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寶能經貿科技城、翼寧全智能立體停車系統倉儲系統研發生產、香港衛視東北亞總部基地等項目已開工建設。
在這些大項目建設的同時,深圳優秀的管理人纔也北上創業,他們帶來深圳的先進理念和創新思維,通過『帶土移植』深圳經驗、結合新區實際再創新等實踐之舉,在哈爾濱新區建設深圳的『飛地』,打造龍江的『特區』。
黑龍江日報11月26日訊 招投標評定分離政策、新型產業用地(M0)政策、單元規劃編制方法……2019年,一項項創新機制和前沿政策陸續在哈爾濱新區試行,來自深圳的產業運營團隊帶著先進的經驗做法,為新區的這片沃土根植下了『深圳基因』,並逐漸孕育出一個個富有深圳特色的『新區創造』。
機制創新——『帶土移植』落地生根
11月15日,哈爾濱氣溫已降至零下15℃,哈爾濱首個『飛地經濟』項目——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科創總部項目一期一標段地下室正負零結構封頂,比計劃工期提前15天。
從項目動工至地下室正負零結構完成共101天,這樣的效率,讓從深圳來的9人團隊倍感欣慰。在哈爾濱派出的8人團隊配合下和各部門的支持下,他們不僅創造了項目建設的『深圳速度』,更『帶土移植』了多個深圳經驗。
『為了豐富業態,高效利用土地,我們把深圳的M0政策直接「拿」過來,用在了1.53平方公裡的核心啟動區,科創總部便是首個適用項目。』深圳(哈爾濱)產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投資經營部部長孫永成告訴記者,新型產業用地(M0)是為適應傳統工業向新技術、協同生產空間、組合生產空間及總部經濟、2.5產業等轉型昇級需要而提出的城市用地分類。『傳統產業用地容積率偏低,而M0的容積率最高可達6.0,M0更集約化、更高效。』孫永成說,新型產業用地(M0)還有一大優勢就是功能更完善,由傳統的生產+配套轉變為生產+研發+辦公+配套等混合功能。以科創總部項目為例,這裡集合了展示、會議、研發、辦公、柔性生產、居住、商業服務等10種功能,豐富的業態可以滿足企業生產及生活需求。
與此同時,深哈產業園區采用深圳現行的單元規劃編制方法對園區進行科學『切割』,打造『五小街區』。『園區以步行便捷、可達性強的社區服務布局為目標,按照100米~200米延長規劃成一個個小地塊,每個小地塊周邊隨之配套生活所需要素,進而形成5分鍾、10分鍾及15分鍾生活圈,讓人生活更愜意、舒適,園區5分鍾生活圈將達13個。』孫永成說。
從規劃到現實,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建設團隊,為此,深哈產業園區引入深圳招投標評定分離政策,全國甄選優質團隊。目前,該政策已惠及10餘個企業。
『作為大的監理公司,在投標中唯一能做的就是完善投標文件,而小的監理單位會走「偏門」,個別評標專家也存在打分不公等情況,所以每次投標時既得憑實力,也得靠運氣。』深圳市東部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總監李景山說,招投標評定分離將評標和定標作為相對獨立的兩個環節進行分離,一定程度上破除評標專家『權力大、責任小』的權責不對等地位,同時將定標權重新交還給招標人,增強招標人對項目的責任意識,實現『責權歸位』,也還投標人一個公平、公正的投標環境。
投標評定分離政策、新型產業用地(M0)政策等接續落地,這是深哈產業園區落地僅半年來『帶土移植』的政策及創新做法,目前該產業園區正積極探索『1+N』產業扶持政策體系、推進土地作價出資辦法、審批事項互通互認機制、高層次人纔個稅減免及人纔引進獎勵等。
理念提昇——企業至上服務精准到位
讓企業為政府服務打分,用『好差評』制度倒逼政府提昇服務能力。這是哈爾濱新區孵化器服務公司企業服務中心推出的創新做法。
為創造一流營商環境,2018年末,新區孵化器服務公司主動對照深圳模式,轉變服務理念,以滿足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建立了具有新區特色的孵化器服務公司企業服務中心。該中心不定期召集區內在孵企業舉辦服務質量測評會,現場聽取企業發展難題,回應企業訴求。
『政府部門做好服務是本分,服務不好是失職。』孵化器服務公司總經理李寧說,『好差評』制度,打破原有用人機制,倡導『誰服務,企業選』,以服務對象滿意度為檢驗服務效能的唯一標准,對企業服務中心窗口服務人員進行評分,定期考核,優勝劣汰。這一企業至上的服務理念正在新區生根發芽。
而催生這一理念的,還有來自深圳的人。
在哈爾濱松北(深圳龍崗)科技創新產業園(簡稱深哈科技創新產業園),作為園區負責人的李建東沒有待在辦公室裡『喝茶看報』,而是選擇坐在服務窗口,時刻准備著為來訪企業答疑解惑。他說,企業是園區發展的關鍵引擎,要始終秉持企業至上的服務理念。
作為深圳方派來的負責人,來哈一年多來,李建東的工作理念也感染著園區運營團隊的哈爾濱人。『以前服務企業,更多是等企業「找上門」,而現在是主動「走出去」,幫助企業出主意,跑市場。』園區工作人員孫宇告訴記者,為企業服好務,最主要的是落實好每一項政策,解決好企業的每一個需求,讓企業沒有後顧之懮,且能實實在在地享受到政策紅利。
政策優化——『深圳基因』本地『傳承』
『入圍新區首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激勵」政策獎勵名單,眼看就能拿到20萬元的獎勵,太開心了!』黑龍江龍測檢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玉貝表示,入駐半年便可獲得這樣的政策獎勵,這不僅堅定了企業留在園區發展的信心,更能加快企業發展的速度。而這份深受好評的政策紅利僅是深圳政策在新區傳承發展的一個縮影。
復制應因地制宜。『「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激勵」是我們結合新區實際,從深圳產業園區復制的企業管理運營經驗,主要是以資金的形式獎勵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公司。起初,這一政策只針對園區內的企業,在我們建議下,目前這項政策惠及范圍已經擴展到了整個新區,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企業進駐新區。』深哈科技創新產業園負責人李建東說,今年5月份,深哈科技創新產業園作為該政策的受理部門開始接受企業的申請,據統計,新區內共有16家企業通過了審核,公示後將陸續獲得相應的獎勵。
為吸引企業入駐,幫助企業減輕生產成本,深哈科技創新產業園借鑒深圳經驗,為產業園量身定制了『房屋租金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激勵』『創客創業項目激勵』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激勵』等4條產業扶持政策。
同時,作為首個深哈合作項目,深哈科技創新產業園還根據項目實際招商需求,進一步創新政務服務方式,率先在哈市實行異地審批辦理營業執照。『深圳的企業想落戶深哈科技創新產業園,在深圳大運軟件小鎮設立的哈爾濱新區綜合服務窗口就可遞交材料辦理,該窗口受理後,將信息直接反饋給松北區行政服務中心,松北區行政服務中心接到深圳提交的材料後,無需審核直接通過,這樣,企業僅需5天便可收到松北區郵寄到的證照。』李建東說,目前深圳3家企業通過異地審批窗口辦理了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