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6日訊 自主題教育工作開展以來,集賢縣精心謀劃、精准發力,以整改落實為突破口,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題改起、做起,用整改落實成果檢驗主題教育實效。
破解『做』的不足,在推進落實上下功夫。縣委召開主題教育專題整改落實會議,建立『一臺賬三清單』工作制度,確定專項整治任務8個方面54項,制定專項整治方案11個,通過縣委促、黨委推、群眾督等方式,完成『兩不愁、三保障』、『四零』服務承諾、『解決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孩子輟學』等專項整治任務,並在全縣進行公布,接收群眾監督。同時,縣委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改起,開展機關黨員公開承諾、農村黨員包街對戶、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兩新』黨員紅色引領、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活動,組織黨員參加環境治理、扶貧助學、扶老助殘、義診、義工等志願服務540餘次,為身邊群眾辦實事辦好事6000餘件,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明確『乾』的要求,在優化流程上出實招。縣委將提高服務效能、優化辦事流程擺上重要議程,創新審批方式,重塑辦事流程、重設辦理窗口、重置審批環節,全面提高政務服務效能。針對辦事流程不簡化、審批權限過長、一件事跑多次等問題,實行線上審批,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開通網絡審批平臺,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80%。實行線下增容,便民服務中心在原有176項政務事項的基礎上增加至285項,綜合窗口受理率達到90%;城區7個社區增加了29項政務服務事項,16項政務服務事項向鄉鎮窗口單位延伸;加快二九一農場行政職能接收,將12家單位、112項政務服務事項下放到新成立的便民服務中心。目前,不動產證辦理由10個工作日壓縮到了3個工作日;公共場所衛生許可新申請、延續由法定的10個工作日辦結壓縮到3個工作日辦結,公共衛生許可補發和注銷都縮減為1個工作日。
加大『改』的力度,在解決難點上求實效。針對群眾反映夜間出行難的問題,開展『亮心』工程,改造小區單元門燈300個,新增照明設施222盞,修復照明設施199盞,極大方便了群眾夜間出行。針對群眾反映飲水、住房等問題,實施七星街地下排水管線改造疏通工程,解決遇強降雨路面積水嚴重的問題;實施向福家園1號樓爛尾樓續建主體工程,解決75戶棚戶區改造拆遷戶回遷問題;正在實施的建工小區自來水改造工程,將解決1000餘戶居民吃水難題。針對群眾反映人居環境、老舊小區改造等問題,完成城區11座旱廁改水衝式廁所工程,解決了旱廁影響人居環境問題。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將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18個小區樓頂漏雨、外牆脫落、供排水不暢等問題,讓群眾真正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
突出『常』的目標,在建章立制上做文章。縣委堅持在源頭上杜絕問題,通過建立、完善、精簡一批制度,構建剛性約束的制度體系。結合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了《關於貫徹『八字方針』加快轉型昇級深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集賢縣激勵廣大乾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集賢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考核辦法》等一批務實管用的制度,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年輕乾部培養、人居環境整治等多角度訂制推動集賢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結合優化發展環境,在原有制度基礎上,制定了《集賢縣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工作實施方案》《集賢縣推進『辦事不求人』工作的實施方案》等一批制度,進一步完善服務流程、轉變工作作風,逐步建立起親清的政商關系。結合基層減負減壓工作,精簡了一批文件、會議和檢查,嚴格控制發文數量、會議時間和檢查泛濫的問題。以縣委辦為例,下發文件131份,同比下降52.7%;召開會議56次,佔全年可召開總量的53.8%;督查事項14項,同比下降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