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7日訊 『眾裡尋他千百度,它想幾度就幾度。』上周,大慶市天氣持續著『回暖』狀態。11月22日,最高氣溫躥到零上7.7℃,一日之間,大街小巷的積雪,都直接融化了。同樣是在當天,省內的黑河市竟然下起了大雨。『看著街道上的水坑,如果不是身穿棉襖,還真有點分不清是夏還是冬呢。』一位當地市民在視頻中這樣調侃道。
多變的天氣,讓市民們有些摸不著頭腦,就連多年靠冰雪吃飯的經營者們,也亂了陣腳。『眼看著就進入12月份了,往年這個時候都開始澆冰、造雪了。但今年氣溫反常,真是不敢動手乾啊。』近日,大慶市經營滑雪場生意的宋先生很苦惱地四處打電話諮詢未來的天氣情況。
那麼,今冬大慶市氣溫會如何呈現?暖冬的幾率有多大?對此,記者采訪了大慶市氣象專家。

天氣過暖弄暈眾商家
做服裝生意的,都有『搶季』的規則,早在入冬前,許多經營服裝生意的老板就南下訂貨了。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冬季,每年10月份,長款羽絨服、雪地靴就會大批到貨,早早地在店裡候場。但時下,不少經營者卻面臨返貨重新下單的境遇。
在東風新村經八街一處商服內,一樓、二樓經營的都是服裝,但顧客來了之後,在一樓轉了一圈,就紛紛上樓了。相比一樓的尼克服、長款羽絨服等,二樓短小的服裝更受歡迎。
該店老板徐女士說,因為天氣遲遲不冷,她只能賣些毛衫類的小貨,真是又搭時間又不賺錢。在沃爾瑪一樓,一服裝店老板娜娜已將一部分又厚又大的外套打包,准備郵回廠家,『這些大貨因為來價高,特別壓成本,但是又不知道未來氣溫怎麼樣,還不能一件不留,真是讓人很糾結。』娜娜說。
冬天打車族改成步行上下班
這樣的冬季,對市民的衣食住行也產生不少影響。家住東風新村的楊先生,從家到單位路程不超過20分鍾,但一到冬天,怕冷的他還是會選擇打車上下班。『最近一段時間由於天氣不冷,我幾乎天天走路上下班。』楊先生笑著說,如果冬天一直這麼暖下去,他會省不少打車錢。
這樣的反常天氣,也打亂了不少人的穿衣習慣。家住東風新村新城楓景的周女士,以前每到寒冬臘月,就早早地穿上大棉鞋、羽絨服等,但今年,她卻選擇『穿單』了。
11月24日,周女士在網上下單買了一雙兩層皮的『冬鞋』,面對家中老人質疑的目光,她說:『現在外面也不冷,估計真正冷的天兒也沒有幾天。最冷的那幾天,裡面套雙毛襪子就能過冬了。』
不少人等待今冬天氣數據
11月26日,在市氣象局中長期預報科,工作人員正忙著統計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氣數據。『供熱單位需要氣象專報,還有一個冰雪項目,也在等著今冬雪量及氣溫的預報。』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大慶市氣象部門,會定期為供暖單位提供氣象服務,一方面可以合理調整負荷,有效節約資源,另一方面在氣溫驟變前也可提前做好供熱儲備工作。
與此同時,種植棚室菜的菜農,每到冬季都會給大棚加固和防寒保暖。『如果今冬始終是這個氣溫,大棚就不用再費事兒做保暖了。』大同區一農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說,目前防寒保暖工作只做了一部分,剩下的如何防寒,還要看接下來的天氣情況,纔能做決定。
暖流到訪只是個偶然事件
根據國家氣象中心的監測數據,有專家預測,今年冬季是『冷冬』的概率很低,幾乎為零。
近日,大慶市氣溫始終偏高,不少市民質疑地問,難道今年冬天會暖成這樣嗎?對此,市氣象局天氣科副科長金兆岩給出了解釋。
11月22日,一股南方吹來的暖濕氣流影響了北方,從吉林往西方向500-1000公裡的范圍內,包括黑龍江、內蒙古及遼寧等地,都受到很大影響。
『因為勢力較強,進入大慶市後暖氣流一下子佔領主導地位,使大慶市昇溫較明顯。因為暖氣流面積大,退出的也較慢,導致大慶市近期氣溫偏高。但在冬季,這樣大面積的暖濕氣流很少見。』金兆岩說,這樣反常的天氣只是偶然事件,並不會對整個冬季氣溫造成影響。
11月25日,記者查閱了市氣象部門的統計數據,11月中上旬(截至20日),大慶市平均氣溫為-3.85℃,與去年同期-0.3℃相比,偏低3.55℃。
與氣候值(1981-2010年)同期(-3.6℃)相比,基本持平。
對於今年冬天冷不冷的疑問,金兆岩說,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俗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在數九中,『三九』和『四九』就在1月份,是大慶市最冷的季節。
從大慶市歷年氣象數據中記者查詢到,大慶市1月份的氣溫極低值為-40.7℃。
雖然今年冷冬的概率較低,但冷空氣仍然佔主場,特別是春節期間,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大家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備,出門時還是要穿得暖和一點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