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身殘志堅·脫貧光榮】李勤醫:魚皮畫裡發現了致富經
2019-11-29 21:31: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29日訊(記者 許諾)2013年11月,佳木斯同江市殘聯舉辦殘疾人魚皮畫制作工藝培訓班,聘請李勤醫為學員們授課。李勤醫耐心細致、通俗易懂的講解,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個肢體二級殘疾人,他在這一領域耕耘了二十餘年,從貧困到致富執著制作傳承。他更有著堅強執著的一面,通過他作畫的過程,在他靈巧的手上,展現了一個東北漢子細膩柔情的一面。

李勤醫制作魚皮畫。

  赫哲族是中國四小民族之一,以打獵捕魚為生,聰明的赫哲人利用上天賜予的得天獨厚的物資條件,就地取材,化腐朽為神奇,將普通的魚皮制作成精美的工藝品。走進李勤醫的畫店,映入眼簾的是琳琅滿目的魚皮畫作品,那人物花鳥、飛禽走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目不暇接。現如今,這些作品已遠銷到國內外的許多地方。在外人眼裡,李勤醫一路走來,歷盡了坎坷與艱辛。

  李勤醫出生在風光秀麗的街津口赫哲族鄉。兩歲那年,父母外出打工,因監護人照顧不周,摔斷了脊柱,致使小勤醫落下了終身的殘疾。傷殘之後,父母為了生活繼續外出打工,不能照顧他。童年的小勤醫天天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姥姥每天做魚皮衣服、鞋、帽等魚皮制品。也許是美麗的山水賦予了李勤醫聰明的靈性,他也開始動手跟著做。

  雖然從小身患殘疾,但李勤醫的學習非常優秀,1982年考上了天津中醫學院,畢業後,回到街津口靠打漁為生。之後,還種過地打過工,那是生命中一段艱苦迷茫的時期。他開始思索,努力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1996年,隨著街津口旅游業的興起,李勤醫看准商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業之路,那就是魚皮制品。『如果能把這種具有赫哲族特色的魚皮制品作為旅游產品去賣,說不定會大受歡迎的。』於是,李勤醫與妻子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魚皮制品的制作上,與魚皮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剛開始做的時候,只運用了簡單的技藝和手法,做小包、小鞋、小掛件。慢慢的,李勤醫夫妻開始嘗試著做魚皮畫,通過不斷的琢磨、不斷的制作,技藝越來越成熟,手法更加多樣,在原來拼貼的基礎上,又研發出了鏤刻畫和立體縫制畫。

  李勤醫將做好的魚皮畫拿到旅游景點擺地攤賣,終於,迎來了第一單生意,收入了2萬元,這使他們興奮不已。讓他對這個魚皮制品生意充滿了信心,同時激發了他制作熱情。

  隨著旅游業的逐漸昇溫,來街津口的游客越來越多,游客們對民族手工藝品情有獨鍾。李勤醫夫妻順應市場需求,不斷推陳出新,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的制作技藝爐火純青,一幅幅精美絕倫、栩栩如生的魚皮畫作品令人嘆為觀止。現如今,他們的產品遠銷到全國各地,年收入達10萬多元,其中訂單一項達6萬多元。

  李勤醫最大的心願就是把赫哲魚皮傳統工藝傳承下去,讓這門手藝後繼有人、發揚光大。他在初、中級全市殘疾人魚皮畫培訓班上,毫不保留的將自己所掌握的制作工藝傳授給學員,成立依瑪哈魚皮傳統工藝農民合作社,首批吸收了14名殘疾學員入社……到2016年,合作社成員已達30餘人,其中部分成員通過魚皮畫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並在2016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劃大賽中國地區選拔賽中,榮獲優秀企業獎。作為合作社理事長,李勤醫說,身為一名殘疾人,在自己成功的同時,也要帶動更多的殘疾人致富,讓更多的殘疾人受益,讓殘疾人共同圓夢。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黑龍江省自強典型『百團千場』巡講活動優秀人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