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日訊 近日,哈爾濱市南崗區王崗鎮衛星村一座大型垃圾堆被徹底移除,至此,南崗區紅旗鄉、王崗鎮『垃圾圍城』問題徹底破解,農村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堆放現象被徹底遏制。
這是哈市南崗區開門查問題,用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來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一個生動注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南崗區緊扣『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始終把開門搞教育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向問題『叫板』,問政於民、問需於民。截至目前,已現場解決噪音擾民、拖欠農民工工資等136個民生領域痛點難點問題;針對查擺問題制定整改措施213個,真正贏得了群眾的『叫好』聲。
帶著問題調研讓群眾看到變化
農民工討薪,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民生『痛點』。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南崗區領導乾部帶著問題進行調研,逐案研究、破解難題,目前已解決農民工討薪信訪案件95起,為2126名農民工清理拖欠工資4944餘萬元。
『要把主題教育與基層群眾直接聯系起來,讓群眾看清楚整改的決心,感受到最真實的變化。』主題教育開展之初,南崗區委書記李慶定下『找差距、抓落實』的工作目標。
為把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兜上來,南崗區發放調查問卷568份,征求到物業、供水、排水等群眾關心的問題意見378條。區級領導班子成員深入機關、企業、街道、社區、村屯調研85次,摸清真實情況,找准問題癥結,拿出解決辦法。
前不久,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飲用水問題,區政府投入1000萬元,新建、改建供水設施設備26處。紅旗鄉村民看著清澈的自來水從自家的水龍頭流出,激動地說:『終於喝上放心水了!』。南崗區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區委組織部部長曹鳳瑞告訴記者,面對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就要真刀真槍解決問題,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據了解,針對征求意見建議及調研發現的突出問題,南崗區建立了整改清單、責任清單、制度清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對賬銷號,做到『四步走』:即現在能解決的,馬上解決;需要一段時間纔能解決的,限時辦結,不見效果不收手;不屬於區級事權的,積極協調解決;不符合政策法規要求的,爭得群眾理解和支持。
目前,全區現場解決噪音擾民等問題136個;針對查擺出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213個;積極協調幫助群眾解決問題9件,讓群眾看到了整改變化。
堅持刀刃向內立行立改抓落實
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哈市南崗區教化街、木蘭街兩處共計1886平方米房屋及違章建築被依法拆除,開闊的生活空間讓周邊百姓豁然開朗。這是南崗區委領導班子堅持刀刃向內,立行立改、狠抓落實的成果之一。
結合工作實際,南崗區委領導班子成員堅持刀刃向內,集體『照鏡子』『找病灶』『開良方』,通過認真檢視反思,深刻自我剖析,查擺出思想政治建設、擔當作為、作風建設、能力素質、從嚴治黨等方面問題409個;提出『會議多、陪會多、形式主義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財政統籌使用不夠細化』『對乾部嚴管厚愛不到位』等批評意見54條。區委班子放下『功勞簿』,歸零『成績單』,創新開展『重整行裝再出發、埋頭苦乾再創業』活動,以鋼牙啃硬骨的精神,推進『六個一批』目標落地,交出讓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
簡化辦事流程,21名區領導用自己『多跑路』換百姓『少跑腿』,發現問題79個,制定整改措施58條,提出合理化建議21條,打造『辦事不求人』好環境。全區處級以上領導班子成員聚焦改革、發展、穩定以及推進城市管理、社區服務、老舊小區住宅改造等領域,深入機關、企業、街道、社區、村屯調研824次,與群眾座談162次,形成調研報告329篇,推動矛盾在一線化解、問題在一線解決。
突出問題導向讓群眾得實惠
『村裡的衛生環境,終於和城裡一樣了!』王崗鎮衛星村於老漢欣喜地表示。多年來,南崗區紅旗鄉、王崗鎮農村生活垃圾隨意傾倒、堆放現象嚴重,『垃圾圍城』成為提昇環境品質的難點問題。通過深入一線實地踏查,南崗區對自檢自查排查出的115處體量較小點位、46處存量較大點位的生活垃圾進行統一治理,累計清運垃圾790餘噸。同時,分步治理兩處大型垃圾堆體,同步實施環境生態修復治理工程,成功破解了『垃圾圍城』頑疾。
揪住問題改、真刀真槍改、落細落小改、一刻不停改,南崗區堅持問題導向嚴整改,確保把整改落實貫穿主題教育始終,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為打造辦事更便利的營商新環境,南崗區在12個重點科技企業孵化器建立終端受理平臺,形成『1+12』模式;針對熟練使用網絡技術人群,建立手機APP、微信公眾平臺、互聯網+智能輔助系統,形成『1+3』模式;針對不熟練使用網絡技術人群,在20個街道、鄉(鎮)設置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由專人指導錄入和申報,形成『1+ 20』模式,實現了全天候、全地域、全人群行政服務『雲審批』,回應群眾期待。
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急民所急,懮民所懮,南崗區努力以整改實效,做到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