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身殘志堅·脫貧光榮】喬福軍:殘疾夫妻『跑贏』脫貧戰
2019-12-03 10:03: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3日訊(記者 許諾)在黑龍江省泰來縣平洋鎮平洋村的『百姓創業之家』,牆上一條『鳥吃等食定會餓死人不勤勞窮一輩子』的橫幅格外醒目。10多位農村婦女有說有笑,正在編織汽車坐墊。

喬福軍整理物資。

  管理員喬福軍的妻子劉宇佳也是其中之一,盡管身體弱小,身高只有一米三,但她靈巧的手指來回穿插,十分熟練。喬福軍的身高也只有一米四,在這群農村婦女中間非常顯眼。他們夫婦用自己堅強的意志,用一副雙拐橕起這個家,忍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清貧,屈指彈奏著脫貧攻堅的贊歌。

  喬福軍今年45歲了,5歲時受傷導致骨膜受損,胸背部出現嚴重畸形。妻子劉宇佳患先天性軟骨病,腿骨極易骨折,行動離不開拐杖。雖然夫妻二人乾不了重活,但喬福軍會開車,前些年他買了一輛小貨車,在齊齊哈爾市跑業務。天有不測風雲,2006年喬福軍的母親被查出患乳腺癌,給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喬福軍是村裡的『老大難』,用當地支部書記的一句話就是『豆腐掉灰堆—吹吹不得、打打不得』,窘迫的生活,讓喬福軍有一些心灰意冷,感覺自己走投無路了,也想過放棄生活,也有過輕生的念頭,但回頭再想想妻子和孩子,他還是得堅強的走下去。

  改變從2015年開始。全國上下吹響『打贏脫貧攻堅戰』號角,平洋村人口有835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7戶,因病因殘致貧超過60%。2015年12月,通過個人申請,村組評議將喬福軍一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喬福軍看到了希望,他主動要求想靠自己謀生存。

  喬福軍並沒有躺在扶貧政策上『伸手要』,為了早日脫貧,走上致富路,他發展手工編織,靠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用實際行動來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態。喬福軍用堅強意志和勤勞苦乾,把日子越來越好。2017年,駐村工作隊針對村裡的現有條件,積極對上爭取項目資金,引進手工編織項目,喬福軍當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他和妻子第一個報名,他心想,這下可要把握好機會,我們兩口子重活乾不了,走路不方便,這個手工編織的項目似乎就是為他們家量身定做的一樣。

  『當時我們就憋了一股勁,暗下決心,不學拉倒,學就學好。』喬福軍和妻子起早貪黑研究編織技術,手上磨了不少泡。夫妻二人起早貪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於手工編織。在培訓中,喬福軍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很快掌握了手工編織技能。作為第一批學員,夫妻倆掌握了熟練的編織技術,去年靠編織掙了4000多元。

  喬福軍還當了『師父』。他這樣激勵別人:『我一個殘疾人都不服輸,你們還能服輸?!』經他教會的『徒弟』就達30多人,村民劉淑華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期培訓沒參加上,是喬福軍教會的。他身殘志堅,我們都佩服他。』正在編織的劉淑華有個線頭接不上,叫來喬福軍,他很快就接上了。

  喬福軍不但手工編織技術熟練,而且腦子靈活,組織、協調能力強。2018年5月,被聘為手工編織基地管理員,每月開資500元。除了發展手工編織,喬福軍還乾起了手工編織車坐墊的經營生意。不僅如此,他還在村裡身兼數職,在生態補償脫貧一批中,擔任村裡的生態護林員,每年可以增收4000元,以前女兒上學的費用也是他們兩口子的負擔,現在每年女兒上學還會得到教育補貼2000元,這對他們一家人來說,別提多高興了,日子一天一天好起來了,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了,喬福軍三口人的臉上也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2018年6月,平洋鎮投資20萬元購買了140平方米臨街房屋作為手工編織基地,命名為『百姓創業之家』,喬福軍被聘為管理員。他們一家搬進管理員室,結束了租房生活。

  去年,縣裡舉辦為期8天的『貧困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暨巧女編織項目培訓班』,喬福軍當了主講人。『擺脫貧困,首先從精神上與貧困絕緣,不等不靠。』喬福軍把這當作『秘訣』。

  喬福軍說:『致貧的原因有千百種,但是脫貧致富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勤勞苦乾,千萬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各級領導和愛心人士對我的幫助之恩,我無以報答,只有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他們沒有幫錯人。

  在縣裡組織的『身殘志堅,脫貧光榮』的演講會上,站在臺上的喬福軍雙臂一舉,驕傲地告訴大家:『我於2018年光榮地脫貧了!美好生活是乾出來的。感謝政府搭建的平臺,讓我們殘疾人也能靠勤勞的雙手掙錢,實現人生價值。』

  在喬福軍帶動下,村裡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編織隊伍。貧困戶走出貧困、走向富裕的艱苦歷程,更看到了消滅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燦爛前景。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黑龍江省自強典型『百團千場』巡講活動優秀人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