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走街串巷訪百家】甘南縣小院經濟 打通貧困戶增收『最後一公裡』
2019-12-03 14:39:59 來源:東北網  作者:那鵬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3日訊(記者 那鵬翔)『這兔子早上喂一遍食,晚上喂一遍食,一天打掃一遍衛生,做好防疫工作,輕輕松松就掙錢啦。』甘南縣東陽鎮添琪肉兔飼養服務專業合作社正在給村民普及養兔知識。

  71歲的貧困戶李大娘告訴記者,我身體不好,體力活乾不了,沒有經濟來源,鎮上成立肉兔合作社之後,以代養分紅的形式給我送來幾只兔子,還有統一的籠具、飼料、防疫、統一銷售,一點也不操心,這剛幾個月我都快掙2000塊錢了。

  星火村劉學芳笑著說,6月份在合作社引入10對種兔,現在已經繁殖到快400只了。以前在小倉房養的,現在都擱不下了,養兔子投入小、見效快、收入高,真是感謝黨的好政策縣裡脫貧攻堅的好措施。

  據東陽鎮副鎮長耿其康介紹說,以星火村為示范點,成立肉兔養殖專業合作社,以點帶面,覆蓋全鎮。目前,全鎮11個行政村,已有8個村建立養殖場地。其中,星火、東陽等4個村種兔已開始養殖並成功售出。我們正在完善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定期組織人員培訓學習,提高科學養殖能力,保障成活率,確保每一戶貧困戶不掉隊,不返貧。

打掃兔子糞便。

  自2018年甘南縣脫貧摘帽以來,縣委辦駐興十四鎮山灣村工作隊通過大量入戶走訪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民仍普遍存在貓冬思想,特別是貧困戶群體,由於年紀大、行動不便等原因,很難找到適合工作,漫長的冬季整天無所事事,即使有心通過努力勞動增收,也無能為力。縣委辦先後兩次到『笤帚苗之鄉』巴林左旗調研後,發現綁紮笤帚技術雖然含量不高,卻是能夠帶動貧困戶增收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在興十四鎮山灣村扶惠笤帚糜子種植合作社內擺放著上千把笤帚,展示櫃內各種精美的工藝品笤帚琳琅滿目。在脫貧戶李殿山家中,他的妻子曹秀榮正在進行笤帚的綁紮工作。由於肢體殘疾、兒子又因嚴重車禍導致癱瘓,外出務工根本不可能。現在,在家紮笤帚讓曹秀榮開心了很多。據李殿山妻子曹秀容介紹說,黨的政策好,工作隊有輔導員,我現在紮笤帚還行了,這回紮比以前強了,我現在在家一天掙四五十塊錢,咱這殘疾人也有用了。

  據興十四鎮山灣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朱海峰介紹說,通過優質價廉優勢,向批發零售市場滲透,把握環保意識越來越強趨勢,已聘請巴林左旗工藝品師傅教授,利用電商平臺,開拓工藝品笤帚高端市場,同時,現已建設糜子籽為原料的酒坊,不斷提高附加值,真正讓小笤帚掃出大天地,闖出大市場。截至目前,已簽訂用工協議貧困戶10戶,接受預定8615把,價值65150元,預計年底帶動山灣村所有53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實現2000餘元。

正在編笤帚。

  脫貧攻堅以來,甘南縣細致分析致貧原因,科學謀劃致富方案,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把發展『一村一品』小院經濟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有效招法,重點發展綠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農村加工業和鄉村旅游業四項產業,變『輸血』為『造血』,著力建立貧困戶收入增長長效機制,打通貧困戶增收『最後一公裡』。

  2019年,甘南縣農村庭院有效利用面積達3.25萬畝,佔比村屯房前屋後庭院面積比重超過85%。全縣發展種植、養殖等家庭特色增收扶持項目共計3332戶,其中:農業種植扶持項目戶387戶,發展種植品種有大豆、中藥材、雜糧雜豆、瓜果蔬菜、桑葚等,種植面積達5898.82畝;畜牧養殖扶持項目戶2945戶,發展養殖144279頭、匹、只。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新春走基層

【專題】走街串巷訪百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