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日訊(記者 許諾)家住綏化市北林區的白亞沫身患小兒麻痺後遺癥,他雙下肢殘疾,行動艱難,他用一條拐杖拓出人生荒棘之路,用一支鈍筆寫盡歲月苦辣酸甜。面對坎坷的人生,白亞沫沒有沈淪,用頑強的毅力扼住命運的喉嚨。


白亞沫自幼酷愛文學,1982年,也就是他高中畢業的那一年,他自學大學中文系本科課程,1983年,父親背著他去哈爾濱面見作家,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朋友,熱愛生活吧》在雜志小說專欄首要位置發表,並獲得了哈爾濱鐵路局文藝創作大獎。他的作品裡的主人公多數都是殘疾人,他用手中的筆和拳拳的心表達著殘疾人心中的希望與理想,謳歌他們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多年來,他報紙、雜志上刊發作品300餘篇,有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詩歌、通訊、特寫、雜文、小品、評論及教學論文等。作品多次被收進《北林文萃》《開拓·探索》《群芳譜》等文集,多次榮獲哈鐵文藝創作一等獎、優秀獎、科技建市征文獎等各獎項,榮獲北林區和綏化市殘疾人『自強模范』之稱號,被選為原綏化市殘疾人聯合會第一屆主席團委員。
白亞沫根據自己的特長開辦了作文班,成為『綏化晚報小記者培訓基地』,把自己所學全部奉獻給學生。他自己編寫了150多萬字的講義。多年來,經他推薦學生共發表作文400多篇,作品遍布《小作家》雜志、《校園寫吧》雜志、《提前讀寫報》等報刊雜志。同時,他為宣傳殘疾人奮斗精神及殘聯工作寫了多篇新聞稿件,如《盲者之光》《他們同命運抗爭》《她是一棵小草》《殘疾人的貼心人》等文章。
2011年1月,白亞沫成為綏化市北林區殘聯肢殘協會副主席,他成為了黨和政府與殘疾朋友之間的橋梁。他多次化解殘疾人群訪事件,妥善解決困擾政府多年的殘疾人三輪車營運問題。協助殘聯做好殘疾人來信來訪工作,調解殘疾人的矛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上為政府分懮,下為殘疾朋友解難。前不久,為解決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問題隨肢協主席到處奔走,聯系愛心企業,部分問題得到解決。
白亞沫協助殘聯開展『北林區殘聯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班』,陪同專家下鄉授課,先後到四方臺永遠村、腰家屯、張維鎮前六村、二村、西十一村,把『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班』辦到農村殘疾人家門口,把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溫暖送到殘疾人的千家萬戶,送到田間地頭,送到他們的心坎裡。
白亞沫身殘志堅,自強自立,勤勤懇懇,無怨無悔。他的事跡上過報紙,被寫進報告文學,被評為原綏化市及綏化行署『自強模范』。他決心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的思想,不斷提高政策水准,認真履行職責和義務,為實現新時期殘聯工作任務,促進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