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黑龍江:用小商標做好富農大文章
2019-12-04 10:06: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張雅欣 彭溢 徐佳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孫吳漢麻收割現場。       

  黑龍江日報12月4日訊 據省知識產權局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我省商標申請量62007件,商標注冊量56352件,國內有效商標注冊量達到262478件。截至2019年9月,每萬戶市場主體擁有注冊商標數量為1097.32件。全省共有地理標志商標86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73件。我省因地制宜培育地理標志農產品,不斷提昇其品牌價值,地理標志正成為富農興村的『金招牌』。

  打造漢麻新商標做大新產業

  曾經傳統農作物品種單一、產量不高,農民增收緩慢,制約了黑河市孫吳縣經濟發展。通過審慎分析,孫吳縣把漢麻種植作為種植結構調整的首選作物,並通過打造『孫吳漢麻』地理標志成功翻身。

  2018年,『孫吳漢麻』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孫吳縣被中國麻紡織行業協會授予『中國漢麻之鄉』榮譽稱號。

  漢麻加工產業鏈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一條粗加工生產線僅從捆麻、運輸、加工就可每公頃增收6000元以上,吸納40餘人就業。『孫吳漢麻』也因此成了孫吳脫貧攻堅、振興發展的支橕產業。

  孫吳縣漢麻協會秘書長國景飛介紹:『今年,孫吳縣漢麻總種植面積13.2萬畝,其中12.8萬畝是纖維麻。』經過7年的艱辛探索,孫吳縣現有漢麻種植專業合作社17家,打麻生產線19條、燒炭生產線15條,完全可以為大型紡織企業、稈芯綜合利用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在招商引資上,孫吳縣建立黑龍江(孫吳)漢麻產業園區,吸引了一批漢麻加工企業落戶孫吳。其中孫吳天之草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了全球首條『清潔型漢麻生物脫膠自動化生產線』。完全達產後,這條生產線一年可『消化』掉10萬畝地的漢麻原料,生產1萬噸麻纖維,產值可達7億元。

  依托『孫吳漢麻』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品牌效應,孫吳漢麻的品牌價值得以凸顯,『孫吳漢麻』纖維作為杭州G20峰會和博鰲亞洲論壇贊助服裝的主要原材料,受到普遍好評。

  『近幾年的實踐證明,漢麻種植確實為我們闖出了一條助農增收、產業發展的新路子、好路子。』孫吳縣委書記代樹奇說。目前以漢麻為原材料的紡織、食品、保健品、新型建材等為基礎的產業鏈條越拉越長,孫吳縣正在籌建黑龍江(孫吳)漢麻交易中心,中心建成將為漢麻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

  擦亮『嫩江大豆』名片產業煥新顏

  與農作物經濟基礎薄弱的孫吳縣不同,嫩江市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在使用『嫩江大豆』地理標志之前,嫩江市就已是全國著名的大豆主產區,素有『中國大豆城』的美譽。全域內耕地1200萬畝,大豆種植面積達800萬畝,年均總產量120萬噸,佔全國大豆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為進一步叫響『嫩江·中國大豆城』的城市品牌,嫩江市以綠色農業為基礎,以『嫩江大豆』地理標志的培育使用為拉動,全方位實施地理標志的品牌拉動效應。

  2014年,嫩江市以哈洽會為契機,在哈爾濱市舉辦『嫩江大豆』地理標志使用新聞發布會,當場簽約5.2萬噸,簽約額1.66億元。

  近年來,嫩江不斷加大『嫩江大豆』地理標志對農業農村經濟的拉動力度,目前已與市內8家大型大豆生產加工企業簽訂了『嫩江大豆』地理標志使用授權書,這些企業經營覆蓋全市14個鄉鎮,200多個村屯,近3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地大戶。

  種豆農戶是地理標志使用的直接受益者。據統計,使用『嫩江大豆』地理標志與沒有使用的農戶和企業相比,銷售每公斤大豆附加值至少可以增加0.1元,按年均總產量120萬噸計算,可增加收入1.2億元。

  為讓廣大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嫩江市指導廣大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涉農企業科學使用『嫩江大豆』地理標志,充分提昇嫩江大豆的產品附加值,把『嫩江大豆』打造成嫩江經濟發展的龍頭和核心。

  做強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

  為讓更多『土特產』走出『深閨』,成為富民興村的『金招牌』,省知識產權局始終強化知識產權運用,多措並舉開展地理標志的培育、保護和管理工作,並取得初步成效。

  ——建名錄。組織有地理標志資源的市地將我省79件特色產品及區域品牌納入今年地理標志和區域品牌培育名錄。

  ——嚴審核。制定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初審工作規范,明確工作流程和時限,並對龍江大米、龍江小米等9件具備地理標志保護條件的產品上報國家知識產權局請求認定保護;推薦『佳木斯大米』『饒河黑蜂蜜』『太保胡蘿卜』地理標志納入第二批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范圍。

  ——增數量。今年將179家申請使用五常大米、延壽大米、海倫大豆等12個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企業進行了初審並報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目前已有71家申請使用五常大米、延壽大米、克東天然蘇打水、海倫大豆、海倫大米等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企業獲得核准。

  ——強監管。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部署,先後開展了三次地理標志專項整治行動。共抽查地理標志使用企業36戶,檢查走訪各類經營主體290餘戶,對3家地理標志使用過程中標識不規范予以糾正。

  此外,我省在推進地理標志精准扶貧工作上,幫助省扶貧辦獲准『小康龍江』商標注冊,並指導其有效運用管理好注冊商標,發揮品牌扶貧的作用。

  鄉村振興,知識產權正以更多方式讓經濟發展之路更加廣闊。我省將繼續深入做大做強地理標志,積極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爭取在我省開展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核准改革試點,完善地理標志產品申報流程,通過地理標志為更多的特色農產品樹品牌、立品質,讓地理標志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圖景愈發光鮮生動。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省知識產權局提供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第十三屆中國專利周黑龍江省知識產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