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 任黎光原任市交通運輸局公路管理處工會主席,2017年6月被市委組織部選派到集賢縣福利鎮青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
青山村位於集賢縣福利鎮西35公裡,地處山區,轄青山、青松兩個自然屯,全村共220戶、813人,在2018年以前,這個村是省級建檔立卡的貧困村。
任黎光來到青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後,通過細化了解和深入思考,為青山村制定了『六個一』脫貧行動計劃,打通致富『經絡』,引領村民開啟脫貧致富新征程。
打造一座『橋頭堡橋頭堡』』育好一批『排頭兵排頭兵』』
任黎光認為,農村要發展、群眾要脫貧,黨支部的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作用發揮是關鍵。在他的建議下,村黨支部開啟了強黨建根基、樹黨員先鋒行動。任黎光與縣委組織部聯系,爭取到1.8萬元經費,維修了村黨支部辦公用房;與縣文廣新局溝通,爭取到5.5萬元資金打造了功能齊全的村黨員活動和村民文化廣場,改變了村民賭博、酗酒的陋習,真正做到了扶貧扶志與扶智。
在任黎光的建議下,村黨支部通過組織黨員和積極分子到市博物館參觀、開展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開展黨員『戴黨徽、貼標識,亮身份、當先鋒』、為黨員家庭懸掛『黨員之家』標示牌、設立黨員模范先鋒崗等一系列活動,增強黨員的歸屬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黨員和積極分子在引領群眾增收致富和脫貧攻堅中的『排頭兵』作用。
目前,青山村黨支部中,已經有3名黨員成為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帶頭人。
鋪好一條『致富路致富路』』建設一座『旅游村旅游村』』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以前,青山村道路崎嶇,春種秋收季節農機進不去地,任黎光就十幾次跑相關部門爭取修路資金支持,當100萬政策性資金到位、80萬支持資金到位、飽含個人情感支持的40多萬元的建築材料運到村裡,看到田間路(涵)開始施工,灌溉溝渠開工清挖、村上的公廁建設施工、村裡的街巷村變成水泥路,村民們對任黎光這個『外來人』心生敬意和感謝。
靠山吃山,青山綠水就是青山村的資源稟賦,這也讓任黎光看到了青山村發展旅游產業的優勢,他組織開展環境整治,號召全村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任黎光求助來的500餘棵綠化樹木栽進了村,5000多株各類花卉栽進了村,讓青山村美不勝收,並成為市民眼中休閑旅游的『田園風光』。
尋找一個『突破口突破口』』譜寫一本『產業經產業經』』
青山村地處深山之中,有利於木耳等食用菌類的生長。任黎光將產業項目發展,作為青山村增收脫貧的突破口,帶領工作隊在爭取到120萬扶貧專項資金,建成了佔地17畝、擁有12棟木耳大棚的食用菌生產基地,運營兩年來,已累計為村集體經濟創收11萬元,並帶動28名貧困村民實現勞動增收。
青山村有塊旱天長蒿草、澇天成水泡的廢棄地,任黎光和村『兩委』研究並得到村民同意和支持後,爭取到市交通運輸局30萬元的資金支持,為村裡修建一處6000平方米水面的深水魚池,村集體每年可以通過開展休閑垂釣經營,實現創收5萬多元。
村裡閑置房較多,任黎光就通過幫助村民打造吃住一體的農家民宿,幫助實現每戶年增收2.5萬元。
青山村民一直有著『跑山』的傳統。任黎光就幫助跑山的農戶銷售山貨,與交通和郵政部門在村裡建立了交郵服務站,帶領村民赴省電視臺錄制了青山村農林產品專題宣傳片,創辦了『青山村農林產品直銷』微商平臺,累計幫助村民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5.5萬元。任黎光還利用青山村附近山林盛產山核桃的優勢,研制設計了『養生核桃枕』,組織村民開展生產加工,產品遠銷廣東等地,為村民增收2萬餘元。
『木耳食用菌基地』『養殖垂釣魚池』『軍愛民酒坊』等一項項產業項目的實施,打通了青山村扶貧增收致富的發展經絡,點燃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激情。
2018年6月,青山村退出了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行列。原有貧困戶4戶8人,減少為1戶2人。村集體經濟增長18.3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產增加422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增加1600元。
辛勤的付出,換得工作成績的辛勤回報。任黎光先後獲得『全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全市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等榮譽稱號。如今,青山村展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奏出興村富民的華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