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富裕縣綠豐生態面業做足小麥大文章
2019-12-04 14:27:30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申震 包志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4日訊 一粒小麥串起一條產業鏈。在富裕縣綠豐生態面業有限公司加工車間裡,從優質小麥到面粉、再到沙子粉,小麥在深加工的『旅行』中,連起一串品牌,價值也提昇了10多倍。

  富裕縣綠豐生態面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拜泉縣制粉廠。改革開放後,通過企業合並重組,綠豐面業落戶到了富裕縣。

  市場在變,百姓的需求也在調整。為了能夠找到最好的小麥種植基地和優良品種,企業通過與省農科院合作,選擇了更加適合寒地生長的『龍麥系列』優質種子,並在牙克石、建三江等地設立種植基地,面積達30萬畝,而出粉率也達到了72%以上。

  綠豐面業在做優小麥生產基地的同時,把引進小麥深加工項目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益探索。

  記者在綠豐面業生產加工車間裡看到,一個個輸送管直達每個樓層。生產廠長梁昆告訴記者,小麥通過浸泡後,被直接輸送到了二樓,通過研磨兩遍後,被輸送到六樓進行分離和過濾,這時就形成了沙子粉。

  說到這裡的時候,梁昆領著記者來到了五樓,打開設備的觀察蓋,發現經過研磨和分離後的面粉,呈現出顆粒狀。梁昆向記者介紹,這項技術,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小麥的種子通過剝皮離心研磨技術,讓麥芯最終保留出來,而100斤小麥最終纔能研磨出3斤沙子粉。

  研磨的次數越少,保留麥芯的程度就越高,質量也就越好,而面筋度也能夠達到30%以上。2019年,綠豐面業加工小麥15000噸,產出面粉11000噸,產值將超過7000萬元。

  綠豐面業董事長張忠榮告訴記者,通過不斷地研磨,小麥制成的面粉可分為三種類型:前路粉,適合包餃子做面食;中路粉,制成了特一粉,適合做饅頭和花卷;後路粉,可做成面條和方便面等食品。

  這一路的研磨,使得一粒小麥在不斷地深加工中,附加值翻了十多倍。沙子粉4斤188元,而1920沙子粉4斤239元,就是這樣的價格,還供不應求。

  通過『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目標,綠豐面業從種植到加工嚴格按照綠色有機食品的生產標准進行生產,其產品也成為了百姓餐桌上的放心食品。

  2016年,『老火磨』系列面粉被評為『龍江特產食品』。『鶴泉綠』牌餃子粉、小麥粉系列產品連續榮獲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最暢銷產品獎』、『黑龍江省名牌產品』、『黑龍江省放心面』,企業也被指定為十一屆冬運會『餐料定點供應商』……

  事實證明,簡單加工只能生產初級產品,利潤極薄,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纔能使企業獲得超額利潤。對產品生產加工流程和質量管理實行標准化,對贏得消費者忠誠度和實現產業化意義重大。綠豐面業通過對產品提檔昇級,打造出了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13種面粉系列產品,並圍繞小麥產業鏈條培育出了三合盛、鶴泉綠、老火磨等一批知名品牌,形成了小麥生產加工全產業鏈上的品牌集群優勢。

  新一輪寒潮來襲,華電齊熱公司積極應對,努力提昇供熱參數。該公司對設備做好『保溫』,增加室外設備巡視,加大對管井、閥門的巡檢力度,尤其對老舊管網、供熱設施進行重點檢查,保證從一級網到換熱站再至用戶所有運行環節的供熱設施完好,保障熱網安全運行。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