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走街串巷訪百家]英鳳梅:自力更生闖出一片天
2019-12-07 10:17:3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大海 葛金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7訊(張大海 記者 葛金鑫)近兩年來,無論是鄰居還是到訪的各級扶貧工作人員,總能看到英鳳梅臉上綻放的燦爛笑容,她的大鵝養殖場裡也不時地傳出鵝的歡叫聲和她的笑聲。看著滿園的蛋鵝和鵝捨裡遍布於地的鵝蛋,她就喜上眉梢,喜不自勝地對幫扶人員說:『我家的大鵝越養越多,收入也越來越多,現在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那麼多好心人對我們家的關心和幫助』。

虎林鎮義和村貧困戶英鳳梅在自家大鵝棚內。      

  英鳳梅,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夫妻倆有兩個十分懂事的女兒,大女兒正在上大學,小女兒在讀高二。家境雖不算富裕,但省吃儉用精打細算,一家四口的日子過得倒也其樂融融。然而這一切,都在2012年的一天被劃上了句號。英鳳梅的愛人在自家田地裡耕作時,被手扶拖拉機擠壓致死,這給年近五十的體弱多病的英鳳梅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她本來就因骨質增生而行動不便,再加上腎部積液而吃藥打針,一年到頭不但不能給家裡增加收入,還要花費數額較大的醫藥費,兩個女兒上學也需要學費和生活費。

  生活的重擔全壓在英鳳梅一個人身上,她沒有被生活的重壓擊垮,而是變得愈發堅強,她在自己門前的三個溫室大棚內養豬、養鵝,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支橕這個家。

  2016年,考慮到英鳳梅家的實際情況,在經過層層上報審核後,英鳳梅家被確定為義和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委會和幫扶單位的合力扶持下,英鳳梅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乾勁,在佔地約一畝的大棚裡,一年種植兩茬返季蔬菜;同時,又在自家六畝的土地上種上了玉米,以玉米為原料,又養殖了自家孵化的幾十只大鵝。一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她不僅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積累了豐富的種植、養殖經驗,成為了義和村產業扶貧脫貧的榜樣。

  2017年,在駐村乾部和虎林市高級中學等幫扶單位的動員和支持下,英鳳梅決定擴大養殖規模。當時虎林市出臺了針對貧困戶的小額貼息貸款政策,在多方的努力協調幫助下,2017年10月,英鳳梅從虎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拿到了50000元的扶貧貸款。

  有了資金的支持,英鳳梅卯足了乾勁,起早貪黑,精心地觀察和照料鵝雛,她采納了虎林市高級中學的幫扶結對子負責人給出的『預防在先,科學喂養』的良好建議,令她的大鵝養殖取得顯著成功,不僅數量是前一年的好幾倍,大鵝存欄達200餘只。2017年,僅養鵝一項,她就獲得2.5萬元的純收入。另外,她的大棚蔬菜收益也有5000餘元。

  2018年,為了鞏固扶貧成果,也為了讓英鳳梅家的日子更好過,更為了鼓舞其他貧困戶,虎林市高級中學等幫扶單位,在年初就送去了備生產資金,又在3月份給她送去幾十只鵝雛用作田園有機養殖。

  目前,英鳳梅家的大鵝存欄達600餘只,虎林市高級中學的工會負責人還發動全校教職員工以自願為原則,愛心購買英鳳梅家大棚生產的有機蔬菜數百斤,綠色有機鵝蛋3000餘個。此舉極大解決了英鳳梅同志的後顧之懮,也給了她本人以極大的鼓舞。她自己預計,今年的收入可能會達到7.5萬元左右。

  英鳳梅說:『真心感謝政府的好政策,感謝你們這些好心人,讓我過上了以前不敢想的生活,如今我的兩個女兒,一個已經成了家,小女兒如今也在大連一家婦產醫院上班,明年就差不多轉正了,我的生活真的看到了希望……』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新春走基層

【專題】走街串巷訪百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