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8日訊 這是一組令人欣慰的數據:3年累計投資1.71億元,203個老舊小區和6個獨立工礦區得到改造,惠及百姓32萬人;
這是一幅對比鮮明的畫面:曾經房屋破敗、設施老舊、管理落後的小區如今煥然一新,百姓稱為『牆白、路平、水通、燈明、心敞亮』;
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答卷:在煤城面臨轉型、歷史欠賬較多、財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雙鴨山市委市政府盡心竭力補齊民生短板,在全省率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
『雙鴨山正在加快推進思想觀念、經濟結構、產業發展、城市功能、發展動能五個方面的轉型,在轉型發展過程中要把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改造老舊小區既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實際行動,也是改善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需要,還是我市由單一礦區城市向綜合性現代化宜居城市轉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需要。』市委書記宋宏偉說。
改什麼?先民生再提昇,補齊民生短板
『原來想著把房子賣了,換個新小區。沒想到政府改造的力度這麼大,舊小區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尖山區建鑫小區有了新樣子,居民王德有請來裝修公司,家不搬了。與王德有一樣,金春小區業主自發組織在改造後的小區院內開展聯歡會慶祝,昔日看著難受、住著堵心的老舊小區改造後不光『顏值』提昇,房價也提昇了。
雙鴨山市是一座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城市生活設施和基礎設施大部分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年久失修、老化不堪。特別是前些年一些小區無物業、無綠化、無路燈、無監控設施,被百姓稱為『沒人管』小區。
百姓的抱怨和不滿市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市委市政府超前謀劃,堅持『主城區先行、分階段推進』,重點圍繞樓體翻新維護、管網維修改造、道路場地建設、私搭亂建拆除、美化亮化綠化等方面,實施了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同時,對棄管小區和單體樓實行了物業兜底服務,實現了物業管理全覆蓋。
『先民生再提昇,小區改造就是把有限的改造資金用在「刀刃」上。』市住房保障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老舊住宅改造遵循『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按照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全局謀劃、分類實施、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讓一個又一個在時代變遷中失去光彩的老舊小區『脫胎換骨』展露新顏。
怎麼改?多方參與共建,讓群眾成為主角
集星小區是一個建成近二十年的小區,房屋漏雨、道路失修、設施破損嚴重。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開始之後,負責單位組織專業人員逐個小區、逐棟樓進行現場調查,並與居委會和居民充分溝通,了解存在的問題。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引導居民參與整治改造工作。
改造過程中,堅持『整治前問需於民、整治中問計於民、整治後問效於民』的服務宗旨,通過社區的一線親民服務和不懈努力,來推動改造工作。
施工過程中,堅持『一小區一方案』,除從專業角度要求原則上必須要改的內容之外,其它均由居民自己『點單』。通過因地制宜、修舊利廢,力爭用最少的錢為百姓做最多的事。
居民代表活躍在工地,成為雙鴨山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一道別樣風景線。回憶起一起動手扮靚家園的過程,集星小區居民張德芳老人無比自豪:『我們一起出力出汗,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再辛苦都不是事兒!』
改造質量如何保證?雙鴨山市不但安排專人負責,還聘請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全程監督,調動百姓全程參與工程監督和驗收,用居民的良好口碑來檢驗工程質量。截至目前,雙鴨山改造完成後的小區,百姓滿意率達95%以上。
怎麼管?居民自治共管,提昇社區治理能力
改造後的小區一改昔日髒亂景象,如今是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平坦寬闊的休閑運動場地、規范施劃的停車泊位……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變化,一些『看不見』的變化也在孕育:之前亂扔垃圾、不愛護公共設施等現象大幅減少,居民生活習慣也在悄然轉變。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是階段性的,而改造後的管理是長期的。要確保整治改造成果得以長期維持和延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後期管理機制十分必要。』市住房保障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一方面大力推行標准化服務,以強化服務員工素質為宗旨,以提昇服務質量為切入點,不斷提高物業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市住房保障中心制定並下發了《雙鴨山市物業服務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實施方案》《雙鴨山市物業管理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評分細則》《雙鴨山市物業服務企業信用等級申報表》等多項方案及措施,為老舊小區改造後的管理服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府花那麼多錢改造得這麼漂亮,我們絕不能讓小區回到老樣子。』在集星小區,張德芳老人和義務督導隊每天都在小區裡巡視。『只要還乾得動,就要堅持下去。』
隨著改造工作不斷推進,雙鴨山市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重新煥發出活力。『老舊小區改造,「改」的是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造」的是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滿意度、信譽度。』市長鄭大光說,『民生保障和改善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020年我們計劃全市各縣區再改造昇級542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