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身殘志堅·脫貧光榮】李鳳梅:舉起人生每一秒 只為讓國旗昇起
2019-12-09 14:06: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9日訊(記者 楊帆) 先後14次參加了全運會、亞運會、奧運會、世界錦標賽,打破1次世界記錄、1次亞洲記錄,6次榮獲冠軍,4次榮獲亞軍和季軍……她是牡丹江市殘疾人運動員、國家殘疾人舉重隊主力隊員李鳳梅。無數榮譽在身,她依然每天苦練不輟,不斷挑戰著生理極限,只為站在領獎臺上看五星紅旗昇起,她還幫助更多殘疾人運動員逐夢舉重事業。

  結緣舉重事業

  1974年,李鳳梅出生於黑龍江省東寧縣三岔口鎮新立村農民家庭,先天性下肢殘疾。她性格倔強堅強,為了學會走路、學會騎自行車,沒少摔跟頭。為了能夠自食其力,她去縣城學美發,要強的她,拄著拐反復練習美發技術,不知道摔了多少跟頭。

牡丹江殘疾人運動員李鳳梅。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鳳梅接觸到舉重運動,從此,她的人生打開了一扇門。1999年,由縣殘聯推薦,李鳳梅被牡丹江市殘聯選拔為舉重運動員。在有限的訓練時間裡,從未摸過杠鈴的她,在教練的指導下,虛心學習,刻苦訓練,在當年第四屆全省殘運會上,打破一項省紀錄,獲得兩項個人冠軍。也就是在這次運動會上,一位教練的話讓她受益終生。教練說:『舉重是一項運動,更是一份事業,它考驗人的耐力和堅韌,咱們國家運動員因為身體素質原因,這項運動在國際上比較薄弱,因此受到外國一些人的歧視。你的身體條件不錯,千萬不要耽擱了,要抓緊練,要把這個當成一份事業。』教練的話,讓李鳳梅心中產生了很大的震撼,她對舉重有了全新的認識,並暗下決心,無論吃多少苦,也要堅守這份事業。

  回到家鄉,李鳳梅開始苦練舉重。村裡沒有訓練場地,丈夫把自家的一間屋子作為訓練室,沒有器械就自己造,用木板、木凳、磚等搭建舉重床,用廢舊礦車?轆、拖拉機的鐵盤等改裝成了杠鈴、杠鈴片等器械,器械簡而訓練精,丈夫就是她的陪練。訓練苦,剛參加舉重訓練時,兩臂肌肉沒有力量,也不會運用臂力,教練為她量身制定的訓練計劃,她都按時完成,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汗水總是伴隨著訓練的時時刻刻。這時候周圍有人開始嘲笑她,但是,李鳳梅就像沒聽到一樣,更加堅定了訓練的決心,她要用實力證明自己。殘疾人舉重被稱為力舉或臥推,由於練習舉重的運動員大多是腿部殘疾,靠雙臂的力量推杠鈴,就要增加運動員的胸肌和三頭肌的力量。與健全人相比,李鳳梅練習時所承受的局限要更多,也就更需要用心,更需要堅持。2003年5月,在第六屆全國殘運會中,李鳳梅獲得女子82.5公斤級舉重冠軍並打破該項目的世界紀錄,同年,入選國家隊。

  距離夢想越來越近

  2007年6月,在備戰雲南全國殘疾人運動會訓練中,李鳳梅不幸受傷,因為養傷不能訓練,她十分苦悶。舉重八年,訓練就是生活,比賽就是工作,奪冠就是目標,為家鄉爭光就是她的榮耀。2010年3月,備戰廣州首屆亞殘會,在訓練中,她比以往更加勤奮刻苦,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她榮獲全國殘疾人錦標賽冠軍,2010年12月首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上,她力克群雄,奪得82.5以上公斤級冠軍。作為國家隊主力隊員出色地完成了國家交給她的神聖使命。從第一次參加訓練到現在,李鳳梅十七年高強度的訓練,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有人問她:你都獲得了那麼多次冠軍了,已經功成名就了,何必非要跟自己較真呢?她笑而不語,在她的心目中,事業是有高度的,夢想是有標准的。在她的心目中,事業的高度就在於,她要把國旗掛在奧運會的領獎臺上,她要在那裡,親口唱響國歌。在李鳳梅家鄉東寧縣的黑龍江省殘疾人運動員舉重訓練基地,李鳳梅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了對家鄉殘疾運動員的培訓工作,每次回到家鄉,她都吃住在基地裡,爭分奪秒地幫助殘疾運動員抓好訓練。在她的幫助下,韓淼雨、郭曉紅兩名隊員成績提高很快,在全運會、亞殘運會中都取得很好的成績。李鳳梅的目標是能夠決戰2020奧運會,她說,目前正在積極備戰2020奧運會,希望自己能為國家爭光,還要幫助更多殘疾運動員,讓舉重運動後繼有人,纔能算得上我們國家舉重事業有了發展,纔會有希望使更多的人為國爭光。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黑龍江省自強典型『百團千場』巡講活動優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