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集賢縣:『三轉三少』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和群眾
2019-12-09 16:06:32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9日訊 正處於高質量發展征程的集賢縣,以宏大的氣魄、開闊的眼界、現代的理念,抓產業、謀合作、求共贏,持續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從改變環境、改變流程、改變思維的『三個改變』切入,創新服務方法方式,強化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和資源共享,做好服務銜接,提昇服務水平、提高辦事效率,不斷科學簡化辦事流程,全面實現減少群眾跑腿、減少企業壓力、減少基層負擔的『三個減少』的工作目標,緊緊抓住『最多跑一次』改革牛鼻子,主動做好企業服務對接,積極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努力為企業和人民群眾幫扶解困,讓企業和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改服務改思維改流程三個改變助推企業發展

  抓環境改變。集賢縣積極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優惠寬松的政策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崇德守信的人文環境、綠色宜居的生態環境。環境改變後,企業真正感受到了真誠的服務。2003年成立的集賢縣新洲鵝業公司在2015年不動產登記制度全面推行以後,因土地性質問題無法辦理不動產登記,不能獲得銀行貸款和資金周轉不靈,集賢縣政府領導得知公司的困難後,積極與上級主管部門溝通、征詢法律意見,在不違反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僅用3天的時間為該公司辦理了不動產權證書,並協調郵儲銀行為該公司貸款300萬元,保證企業正常運轉。感受到縣政府真心實意為企業服務,該公司決定將繼續在集賢擴大投資規模,將新洲鵝業打造成為集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項目,為集賢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抓流程改變。集賢縣全面推進網上政務服務平臺一體化、規范化建設,對全縣政務服務事項進行了重新梳理,目前全部614項政務服務事項中,532項實現了『最多跑一次』目標。集賢縣各政務服務實施單位,給窗口充分授權,簡化簽批程序,各窗口單位主動壓縮承諾時限,市場准入審批時限由8個工作日壓縮到5個工作日,不動產證辦理也由10個工作日壓縮到了5個工作日;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實現由8個工作日壓縮到2個工作日,不動產證辦理也由10個工作日壓縮到了3個工作日;公共場所衛生許可新申請、延續由法定的10個工作日辦結壓縮到3個工作日辦結,公共衛生許可補發和注銷都縮減為1個工作日,為辦事群眾提供最快捷的政務服務。

  抓思維改變。集賢縣改『散』為『齊』,凝聚正氣,聚沙成塔,著力改變工作作風;改『虛』為『實』,不斷提昇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改『慢』為『快』,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效。主動作為,承擔責任,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領部門多次召開企業座談會,主動關注和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通過企業座談和實地調研,龍達選煤企業用地爭議,昇平煤礦、華豐煤化工、鴻展集團進料出貨道路坑窪、交通不暢,鴻展集團無法辦理不動產登記問題,天興集團物流項目資金問題,龍翔水泥銷路不暢等問題,均得到了有效解決。同時,集賢縣十分注重便民服務『最後一公裡』建設,將29項政務服務事項下放至城區7個社區,全縣8個鄉鎮在102項政務服務事項的基礎上,又梳理16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向鄉鎮延伸,積極推進群眾『就近辦、一次辦』。

少跑腿減壓力破瓶頸三個減少更好服務群眾

  減少群眾跑腿。集賢縣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改進服務模式、簡化審批程序、優化窗口服務,打造『一窗辦』服務品牌,實現『多窗式』辦理到『一窗式』集成服務,從辦事『萬裡長征』到『最多跑一次』,從『辦事找熟人』到『辦事不求人』的轉變,為群眾和企業帶來了全新的優質服務體驗。全面推行『馬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多點可辦』的便民服務模式,最大程度減少群眾跑腿次數。隨著農場社會職能移交工作的推進,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農場便民服務中心,抽調各部門業務骨乾,派駐到農場,為農場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另外,集賢縣正在著手實施新市民服務中心改造設計,建成後,所有服務窗口單位應進必進,真正實現『只進一扇門』。

  減少企業壓力。集賢縣對企業項目實施處級乾部包保制度,對項目的手續辦理、土地征用、投產運營等多個環節實行全程跟蹤問效,提供全方位、立體式、專業化服務,設立8家營商環境監測站,在全縣范圍內聘用了28名社會監督員,有效凝聚社會各界力量,積極搭建『親』『清』政商關系。在全省『百大項目』辰能農林熱電聯產項目用地手續辦理過程中,集賢縣采用成立專班、限時辦結、全程服務等方式,大幅縮短用地手續辦理時限,全力推進項目落地,實現提前開工建設。集賢縣通過圍繞推動企業發展需求、促進項目順利建設,架起了政府與企業的連心橋,實現服務企業『零距離』,使企業不斷擴大投資、引進新的項目,實現了『梧桐茂兮,鳳凰來棲』的優化目標。

  減少發展瓶頸。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公共服務硬軟件的全面優化,意味著縣域經濟發展瓶頸的有效減少、發展主體的破局釋能。集賢縣通過聚焦群眾最反感、市場主體最困擾、制約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強化『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意識,創新工作,提昇服務質量,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效率意識,通過簡政放權、減稅降費,為企業松綁、為群眾減負,當好企業和群眾的『服務員』,不斷增強主體的活力、韌性、創新力,讓方便快捷的服務推動強有力的發展。
 集賢縣不斷創新機制體制改革,實現管理理念為服務理念的根本轉變,集賢縣堅持『放』字當頭,積極抓好並推進簡政放權的『減法』;堅持『管』住核心,積極抓好並推進做強監管的『加法』;堅持『服』好環境,積極抓好並推進優化服務的『乘法』;堅持『懲』前毖後,積極抓好並推進嚴肅整治的『除法』。不斷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以貼心、高效、快捷、便利的優質服務,持續優化縣域營商環境,推動集賢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高標准發展。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