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紅色基因激活冰雪資源 威虎山『紅色旅游』底蘊十足
2019-12-10 16:21:07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諾 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10日訊(記者 許諾 霍梟涵)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臉紅什麼?精神煥發』,『怎麼又黃了?防冷涂得蠟』……7日、8日,『龍游』家庭體驗官們來到柴河威虎山雪村,對上《智取威虎山》中的經典暗號,再現當年剿匪場景,體驗『穿林海、跨雪原』的豪情。

威虎山雪村。       
原生態的村落。       

  覓英雄足跡補精神之『鈣』

  長白山支脈張廣纔嶺東麓,群山環繞,威虎山是其中的山峰之一,《林海雪原》中極富傳奇色彩的剿匪故事就發生在這裡。1946至1947年,偵察英雄楊子榮在這片莽莽林海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的故事通過小說《林海雪原》和影視劇《智取威虎山》而蜚聲海內外,賦予了這片土地紅色歷史傳奇。原生態的雪景、原生態的村落、原生態的民俗,讓這片土地綻放出獨特的冰雪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相互融合的內涵與魅力。

  冬季踏上威虎山,百年原始森林,山川壯麗,林海蒼茫,雪原壯美。家庭體驗官們在威虎山、小九寨、雪村追尋歷史遺跡,探秘紅色之旅。

  爬冰臥雪、密林穿行、野果充飢……威虎山展館館長路乃聰向家庭體驗官們生動地講述歷史故事。當年剿匪英雄們的刺激與豪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和紅色情結。『我們就是要給游客還原真正的歷史,教育後人牢記歷史,培養愛國主義情操。』路乃聰說。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參軍於膠東海軍支隊,曾智取座山雕,不動一槍一炮攻下匪剿杏樹底村。在作家曲波的筆下,變成威虎山影視基地,林海雪原讓我們家喻戶曉。』東北網小記者王震燚學到新知識後十分高興。

活動一行在威虎山打卡留念。       
龍游家庭體驗官在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       

  近年來,柴河局整合威虎山紅色旅游資源,圍繞『智趣威虎山』的主題,針對不同游客群體,打造了威虎山展館紅色基地科普之旅,楊子榮犧牲地緬懷先烈致敬之旅,周保中將軍避難『將軍洞』、二道河橋頭大拼殺遺址、高波犧牲地、新版電視劇《林海雪原》拍攝地重走英雄路尋跡之旅等多條紅色旅游線路,迎來全國各地的游客探訪威虎山、瞻仰紅色遺跡、聆聽紅色故事、緬懷革命前輩,在旅游中補足精神之鈣。

  乘著森林小火車『穿越』時空找尋歷史痕跡

  從《林海雪原》中的『二道河橋頭大拼殺』,到建國後的森林鐵路運輸,森林小火車承載了柴河林區幾代人的記憶。在威虎山九寨景區,家庭體驗官登上森林小火車,『穿越』時空,找尋歷史痕跡。

  沈睡多年的蒸汽機車,喚醒了家庭體驗官們的記憶,也讓新時代的小朋友們了解了中國鐵路的發展和林區厚重的歷史文化。習慣了『子彈頭』動車的孩子們看到了『蒸氣小火車頭』的火車滿目新奇,沿途的原始的森林雪景仿佛把時光拉回了過去。家庭體驗官呂女士告訴記者,她帶孩子來乘坐森林小火車,就是希望孩子豐富童年經歷,體驗多樣的生活。

森林小火車。       
威虎山冬季美景。       

  據介紹,柴河局計劃在雪村南北服務區之間鋪設5.5公裡森林小火車鐵路,作為連接兩個服務區與威虎山雪村核心區的游客擺渡車,采用真正的28噸蒸氣小火車頭和綠皮車廂,南北兩列對開,還原林海雪原中『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的歷史場景,打造具有『威虎山』情懷的標志性活動。

  紅色旅游煥活綠色經濟

  自從2014年4月1日停伐政策實施後,這裡的伐木工人放下斧頭鋸在這片祥和的土地上,做著產業轉型、思維轉化的『加減法』,實現了產業轉型的華麗轉身。

  『威虎山雪村』積極鼓勵扶持林場職工發展家庭旅館,借助旅游產業轉型轉崗,增收致富。現在林場已發展家庭旅館20多家,接待能力達300多人。有些村民為讓自己家接待更多的客人,想『接房添瓦』,『村長』會不斷做村民的工作『雪村要想發展好旅游事業,必須保持她「原汁原味小山村」的原生態本色,不能搞盲目的商業化擴張』。柴河林業局還組織大家進行的旅游服務、管理技能培訓。使林場的職工和村民能更快適應環境的轉變提昇服務能力。

  這裡的雪對曾經的伐木工人來講是最頭疼的事,如今這雪已然成了一筆筆財富的來源,曾經的工作枯燥乏味,放下了斧頭鋸當起導游、滑雪教練日子輕松又愉快。

  如今,威虎山紅色旅游在柴河林區湧動著熱潮。面對日益增長的游客需求,柴河林業局有限公司以『旅游+』的模式,促進資源融合,打好『旅游+紅色文化+生態資源』、『旅游+紅色文化+研學旅行』、『旅游+紅色文化+休閑娛樂』、『旅游+紅色文化+主題教育』的『組合拳』,把威虎山紅色旅游資源融合到威虎山九寨、威虎山水上樂園、威虎山漂流、威虎山蓮花湖和威虎山雪村五大旅游板塊中,使紅色旅游與其它旅游產品互為補充,互相促進,推動紅色旅游從『觀光式』向『體驗式』轉變。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