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3日訊(記者 許諾)今年51歲的李中江是雙鴨山市寶清縣七星泡鎮永安村的一名村民。幾年前因為一次事故,左手四指切斷,腿部骨折,落下殘疾。在寶清縣政府和寶清縣殘聯的幫助下,為李中江搭建了創業平臺,給予了他一次難得的再就業機會。
2013年,李中江在處理一次煤井事故中受傷,左手右手及腿部傷勢嚴重,最終左手四指無法留下,只剩下一個大拇指。2014年,在一次機械事故中,大拇指又受傷了,唯一的大拇指也被切掉了。兩次的手術讓李中江的身心受到極大傷害,妻子也一下子病倒了,那時的李中江度日如年。

李中江開始借酒消愁,經常喝的劣質酒讓他感到頭疼,內心便想,我為何不學燒酒呢?李中江悄悄思考著燒酒這條路。在親友二哥的幫助下,李中江籌集了一部分錢,他沒有著急去購買設備,而是和家人到各村有燒酒的作坊考察,了解燒酒用的設備和工具,與大家探討燒酒的原材料等問題。回家後,他借助手機和電腦,仔細查閱後,購買了一套小型的燒酒器具和少量的原料進行嘗試。李中江發現,燒酒的原材料必須選擇好,好質量的玉米、高粱纔能釀出好酒,質量差的原材料,雖然能釀出相同重量的酒,但味道和口感相差甚遠。
看著自己有了第一份勞動成果,李中江更有乾勁兒了。但因為沒有錢進原材料,他只能靠自家的一塊地種玉米當原材料,再慢慢燒酒。李中江只想,再困難也不能把質量不好的酒銷售出去。
酒存的時間越長,味道越好,李中江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但為了盡快回籠一部分資金,李中江只能短時間存放,以低價銷售。資金短缺、原料少、沒有勞動力……家裡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多,親屬也都在勸,繼續存酒會把整個家庭拖垮。但李中江說,必須咬牙堅持,只有堅持纔是最後的勝利。
2016年永安村得知了李中江的情況後,向縣殘聯反映,經過實地調查,為其妻子辦理殘疾證。2018年,為李中江貸款3萬元扶持其擴大生產。就這樣,李中江擁有了運轉基金,增添了新的設備,購買原料,也有人幫著他一起乾了。運轉期間,縣殘聯每年都會李中江注入資金,並把李中江的酒廠作為就業扶貧基地,安置殘疾人就業,增加他們的收入。

李中江也慢慢對酒廠有了更高的要求:原材料質量要高,技術要昇級。李中江先後到外省學習十餘次,外出學習期間也不忘通過和家人視頻,督促他們把好質量關。外出學習開闊了眼界,李中江帶回了新的技術和理念,利用純正食用食品進行深度加工,讓一年四季都能燒酒,李中江把這些技術全部應用到生產當中。
自從2015年酒廠成立以來,從最初安置的兩名殘疾人就業,陸續增加到9人,今年達到13人之多,並穩定就業。酒廠投資約45萬元,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主營業務是生產高粱王、二鍋頭、玉米酒、大米酒等。生產的60度二鍋頭白酒在市場上售價為每斤30元、53度高粱王市場售價為每斤50元。
李中江酒廠的釀酒原材料全都是綠色、無污染的玉米面、大米面、高粱米面、面粉、深水井飲用水等,不勾不兌,絕無任何添加劑、香料、香精等,采用獨特酒曲工藝的制酒流程,制作出綠色健康的淨糧液態釀制原漿酒。目前酒廠庫存約15噸二次蒸餾純淨酒。
為了更好的迎合市場,由縣殘聯領導協調相關部門幫助辦理了注冊商標,李中江采取全人工裝瓶,裝瓶後密封,以足度數、足質量、足重量的標准,進行市場銷售。
回憶起這幾年的變化,李中江說,自己是一名普通的農村人,到擁有1000平方米的酒廠,他將會用身邊人看得見、信得過的事感染更多貧困殘疾人樹立自信、自立、自強、自尊精神。未來,酒廠將招收更多的殘疾人就業,用實際行動釀造出最香、最甜美的酒來回報社會,讓有勞動能力和就業創業願望的貧困殘疾人動起來、乾起來、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