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報12月31日訊 30日,在經歷了一場大雪的洗禮後,哈爾濱的室外一片冰天雪地,而哈市一院血液病腫瘤研究所的造血乾細胞采集室裡,卻是暖意濃濃,充滿了溫情。為挽救一名遠在鄭州的41歲白血病男患的生命,鶴崗男子鄭義(化名)特意和單位請了假,在妻子的陪伴下冒著嚴寒來哈,趕赴這場生命之約。其實,就在一個多月前,鄭義還是一個無肉不歡的人,飯桌上頓頓離不了肉。但為了保證捐獻質量,他把最愛吃的肉給戒了,一個月瘦了12斤。30日下午,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采集,鄭義完成了造血乾細胞捐獻,成為我省第115例造血乾細胞捐獻者。
堅持無償獻血九年走到哪兒獻到哪兒
32歲的鄭義是鶴崗市林業局下屬一家公司的職員,身高1.8米的他,體重180多斤,十分健壯。早在九年前,鄭義就堅持無償獻血,『每年獻血車都會來我們單位采血,我都會獻400毫昇。』鄭義說,一想到自己捐獻的血液可以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心裡就很有成就感。對於獻血,鄭義幾乎是走到哪兒獻到哪兒,每次去外地出差,只要在街頭看到獻血車,他都會挽起袖子獻上一次。據了解,一個成年人的總血量為4000?5000毫昇,鄭義九年來的獻血量已遠遠超出一個成年人全身的血量。

三年前,鄭義在獻血時,從采血護士那裡得知,中華骨髓庫正在招募志願者,問他願不願意加入。『當時對捐獻造血乾細胞也不太了解,但聽到可以救人,我當場就同意了,留下了血樣。』
為保證捐獻質量戒酒戒肉一個月瘦了12斤
今年6月,鄭義接到省紅十字會造血乾細胞管理中心打來的電話,說他與鄭州一名白血病男患初配合格,是否願意捐獻造血乾細胞挽救這名患者的生命。『我一點兒沒猶豫,在電話裡就同意了,當初留血樣的時候,就做好了思想准備,現在機會來了!』鄭義說,他從工作人員那裡得知,非血緣關系配型成功的幾率是十萬分之一,中國有十三億人,茫茫人海中我倆能相遇那就是緣分,哪有不捐的道理。
初篩合格之後,還有高分辨配型等一系列檢查,鄭義都順利地配合工作人員完成了。一個多月前,鄭義完成了體檢,醫生告訴他捐獻前要控制飲食,少吃油膩的食物。這對無肉不歡,飯桌上頓頓離不了肉的鄭義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為保證捐獻質量,他咬咬牙戒酒戒肉,每天還要跑上幾公裡,一個月下來瘦了整整12斤。
采集躺了四個多小時多名捐獻者來為他加油鼓勁
正式捐獻前,為做通妻子和父母的工作,鄭義上網查了很多資料,耐心地講給家人聽。鄭義的愛人劉女士說:『原來捐獻造血乾細胞並不是要從腰部抽骨髓,而是像獻血一樣,對身體沒有損傷,我們這纔放心了。』
26日,在妻子的陪伴下,鄭義來到哈市一院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正式采集前,他需連打五天動員劑,把骨髓裡的造血乾細胞動員到外周血裡。『說實話,打這個動員劑真的很難受,腰酸腿疼,有一宿我實在挺不住了,醫生開了止痛片纔橕過去。』
30日10時,鄭義的造血乾細胞采集正式開始。血液順著輸液管被引入到血細胞分離機,將造血乾細胞分離出來後,剩下的成分從另一只手臂的血管重新回輸到體內……采集當天,多位造血乾細胞捐獻者也來到現場,給鄭義加油鼓勁,『別緊張,放輕松,歡迎加入我們捐獻者的大家庭。』鄭義8歲的女兒也發來視頻,視頻裡,小姑娘一臉驕傲地說:『爸爸加油,你是最棒的!』
四個多小時的采集,鄭義必須保持一動不動的姿勢。采集結束後,他的後背和手臂早已麻木。
工作人員將血袋小心翼翼地放在恆溫箱中,由我省造血乾細胞志願者服務隊的徐連森坐飛機護送到鄭州。預計31日晚,這些『生命種子』就將回輸到白血病男患的體內,為他送去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