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1日訊(記者 周秘)中央文明辦27日在湖北省襄陽市舉辦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並發布12月『中國好人榜』。經網友推薦評議,共有103位身邊好人光榮上榜。黑龍江省郭俊傑、劉殿武榮登『中國好人榜』。
簡要事跡:
『龍江名醫』填補地區醫療領域空白讓患者在家門口接受先進治療——郭俊傑
郭俊傑,男,漢族,1969年3月出生,黑龍江綏化望奎人,中共黨員,現任望奎縣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中華醫學會會員、綏化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連續四年受到望奎縣委、縣政府嘉獎,連續兩屆被綏化市委、市政府評為綏化市『優秀人纔』,多次被評為市級和省級勞動模范、省『龍江名醫』稱號。
2015年,郭俊傑率先在全省二級醫院獨立開展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填補了望奎縣乃至綏化市同級別醫療領域的空白,自開展以來至今共計為800餘例病人進行診治。他率先在望奎縣開展了內鏡治療技術,能對肝硬化門脈高壓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底靜脈瘤套紮術)、胃腸息肉(電切術)、晚期腫瘤(支架置換術)等病人進行鏡下治療,讓更多患者免受手術之苦,在家門就能接受到先進的治療,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和信任。
半夜12點,來自醫院急診科電話:『郭書記,心梗,急診!』『准備,馬上到』。幾年來,這簡單的兩句話,使郭俊傑有了許多個披星帶月和不眠之夜,挽救了多少個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
心血管疾病往往起病急、變化快、後果重,甚至在短時間導致病人死亡,所以心內科是臨床各科中風險和壓力尤為大的科室之一。而毫無疑問,作為望奎縣人民醫院心內科的當家人,郭俊傑數十年來更是付出了很多,在基層醫院心內科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牢記著醫者初心,堅守著醫者仁心,傳承著醫者仁術,追求著內心不變的醫者理想。
耄耋老黨員不忘初心甘當社區志願者——劉殿武
劉殿武,男,1930年出生,現居住在齊齊哈爾龍沙區五龍街道新宮社區,是一名齊齊哈爾市啤酒廠的退休職工,同時也是社區的一名志願者。
他是地地道道的革命老前輩。1948年2月,剛滿16歲的劉殿武毅然參軍走上革命道路,並在軍轉復員後先後擔任民政助理、宣傳乾事、車間主任、黨支部書記等職務,直到1990年在齊齊哈爾市啤酒廠調研員任上退休。在長達42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有堅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並始終不忘初心、對黨忠誠,以赤膽之心踐行愛黨、信黨、跟黨走的錚錚誓言。
他是離休不離崗的優秀老黨員。離休後將黨組織關系轉入到五龍街道新宮社區,按時參加每一次支部活動,足額繳納黨費,並認認真真記筆記,工工整整寫心得,定期向組織匯報學習和思想狀況,為支部建設和社區發展建言獻策。作為一名90歲的黨員,他在今年5月份繳納特殊黨費一萬元,並表示這輩子能有今天多虧了共產黨,願意為共產黨奉獻一生,奉獻自己的一切。
他是積極參與社區治理的精神領袖。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他就拆違工作前前後後寫了數十頁的整改意見和建議,同時積極向群眾宣講改造理念,並引起強烈共鳴,小區居民紛紛轉變觀點、積極配合,有效確保了拆違工作的順利推進。在生活中,他始終保持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從點點滴滴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裡的每樣東西從來不肯輕易地拋棄,修舊利廢就是他的生活常態。全家人在洗手時總是用盆接著洗,洗後的水再用來拖地或衝刷廁所;淘米水、洗菜水也都是用桶存起來用來澆花等;平時作息做到人走燈滅,隨手關燈,注意節約生活中的每一度電和每一滴水。
他是忠實的環保公益志願者。為了美化小區環境,2002年,新天物業永青分公司在建工小區新建花壇13處,他在沒有任何人請求、要求的情況下,主動當起了『護花使者』,從選買花種、栽種花苗,直至花壇維護修整,每天樂此不疲,至今18年從未間斷,而且只有默默奉獻,沒有向物業公司提出過任何困難和要求,也沒要過一分報酬。18年,足以讓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長大成人;18載,老人以默默奉獻的實際行動,感染周邊很多居民群眾自覺投入到志願服務中來的,在他的帶動下,新宮社區志願服務已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