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3日訊 臺上,年輕美麗的老師不停揮舞手臂擺出優雅的舞姿,臺下,一群『安靜』的學生認真努力跟著老師的動作翩翩起舞。這樣美好的畫面經常出現在綏化學院的舞蹈教室裡。
李清潔今年33歲,2008年至今擔任綏化學院舞蹈教師,從事舞蹈教學工作十餘年,她除了教正常學生舞蹈課程之外,還負責聽障大學生的舞蹈教學與編導。通過研究教學內容,努力優化聽障學生的舞蹈課程,使教學內容更適配他們的生理與身心發展,同時通過實踐教學,編排出多部適用於聽障人士的舞蹈作品,讓聽障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無聲的世界裡翩翩起舞,獲得美好的人生。
作為一名高校舞蹈教師,近年來,李清潔圍繞聽障大學生舞蹈教學、舞蹈編導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以主編身份合著《中國民族舞蹈文化傳承與發展》《東北舞蹈音樂的編輯原則與方法》;參與並結題多項課題與研究規劃項目,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同時,梳理並改進了教學方法,為聽障學生編排了《扇舞芳華》《勁草》《我的祖國》等多部作品,其中舞蹈《勁草》榮獲第八屆黑龍江省殘疾人文藝匯演一等獎,同時李清潔參與了2019年度全國助殘新聞人物資格評選,成為黑龍江省四名候選人之一。
擔任聽障學生的舞蹈老師對於李清潔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她至今仍清楚記得第一次為這群特殊的學生們上課時的場景。她說,最深的印象便是『安靜』,語言的障礙以及學生們初次學習跳舞展現的自卑拘謹,都使舞蹈課程的推進十分困難,為了突破這層拘謹,教學初期她總是豎起大拇指,用肯定的目光不斷鼓勵大家。為了能教好聽障學生,李清潔在課後自學手語,將手語與舞蹈動作進行關聯、對手語進行精煉,讓學生在舞蹈的過程中能夠根據手語的指揮完成動作,做到對動作『一目了然』,同時還找來特殊教育專業的健聽學生作為手語指揮,讓整個舞蹈教學過程『無死角』,以指揮者的節拍為令,以指揮者手臂的振動為律,通過這樣多方位的指揮與訓練,獲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教授聽障學生的過程中,不僅是我教他們跳舞,他們同時也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我會繼續研究並教授聽障學生們舞蹈,同時立足龍江傳統文化,挖掘本土舞蹈並將其融入到聽障舞蹈創作之中,希望通過舞蹈打開更多聽障孩子們的心扉,同時希望觀看聽障舞蹈表演的人們也能夠從中感受到積極與美好的力量。』李清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