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強筋壯骨 助力牡丹江外貿產業晉位爭先
2020-01-07 09:04:46 來源:牡丹江新聞網-牡丹江日報  作者:呂曉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7日訊 2019年前11個月,牡丹江對外貿易額的90%來自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貿易額246.95億元,成為推動牡丹江外貿發展的主力軍。1月6日,在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部分政協委員從牡丹江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現實需要出發,暢談感受,展開熱烈而充滿激情的討論,表達了共創牡丹江美好未來的信心和決心。

  提昇外貿商品附加值

  相關資料顯示,去年牡丹江市新增市場經營主體2.9萬戶,大部分來自民營經濟,進出口貿易額在黑龍江省所轄各地市位居前列,得到國家多項優惠政策支持,對外經貿合作對牡丹江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

  市政協委員張健表示,依托對外經貿合作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目前牡丹江市已經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林木林紙、輕工建材等產業為代表的跨境產業集群,通過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外貿合作伙伴關系……通過一般貿易、邊境小額貿易、加工貿易、邊民互市貿易、跨境電商等多種途徑,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綏芬河東寧兩市邊民都從對外經貿合作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隨著農業、商貿、木材加工等產業轉型昇級步伐加快,新的經濟亮點不斷湧現。』張健表示,今後牡丹江市將繼續通過『進口抓資源落地、出口抓精深加工』不斷提昇外貿商品的附加值,把邊民互市貿易、跨境電子商務打造成拉動牡丹江外貿發展的『新引擎』,擴大對外經貿合作讓更多人受益。

  融合發展拓寬富裕路

  民營經濟怎麼發展,關鍵看民營企業家們怎麼乾。政協委員叢多明表示,牡丹江是『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和『世界黑木耳之都』,本地食用菌、優質糧、瓜果菜等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外銷售市場需求量很大,通過發展訂單農業、企業精深加工、開拓高端市場,許多農民、加工企業、商貿流通企業實現了合作共贏,產品利潤成倍增長,本地部分電商平臺年銷售額達到上億元,牡丹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趨勢。叢多明表示,今後他們將利用電商平臺營銷、精深加工增值等多種途徑,放大品牌效應,以銷售引導生產兼具多樣性和高品質的產品,引導傳統農業加快轉型昇級。

  在基層鄉村,去年海林市蔬菜村農民種植蔬菜6500多畝,其中棚室蔬菜3400多畝。通過優化種植品種、提前延後上市、開拓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實現蔬菜產業銷售收入上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商貿、物流產業得到較快發展,成為全省最大的出口蔬菜生產基地。

  部分政協委員表示,事實證明,積極擴大對外開放,不僅有利於商貿流通領域企業迅速成長,對牡丹江市傳統農業、工業企業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落地優惠政策實現協同發展

  在『百年口岸』綏芬河,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綏芬河片區、黑龍江跨境經濟合作試驗區綏芬河片區相繼掛牌成立,去年綏芬河邊民互市貿易額突破20億元,約佔全省邊民互市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三,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引擎』。

  2019年,國家出臺多項優惠政策支持牡丹江擴大對外開放,政協委員葉劍波表示,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伴隨著黑龍江跨境經濟合作試驗區東寧片區掛牌成立,到去年年底東寧公路口岸進出口貨物達到63.3萬噸,出入境人員28.9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7.8%和19.5%,進出口商品以糧食、煤炭、木材、水產品、果菜、調味品、日用品為主,為牡丹江依托俄羅斯進口原料加快發展木材加工、綠色食品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擴大出口增加利潤的角度看,今後牡丹江內陸縣(市)企業可以與東寧企業緊密合作,利用國家賦予東寧外貿企業出口真空密封包裝、消毒殺菌的黑木耳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牡丹江乃至全省木耳產業集聚發展、轉型昇級。依據海關總署文件規定,東寧邊民可以享受每人每天購買8000元免稅進口商品的優惠政策,除了滿足邊民消費,剩餘商品可以在國內二級市場進行銷售,讓邊民互市貿易在興邊富民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今年牡丹江市明確提出,要支持綏芬河闢建互市貿易加工園區、擴大二級市場規模,這預示著今後邊民互市貿易將有更大發展,產業增值鏈將不斷延伸……政協委員們表示,隨著國家多項優惠政策的落地,牡丹江市外貿產業轉型昇級,民營經濟將實現迅速成長,讓社會各階層人士通過參與對外經貿合作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