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8日訊(記者姜姍姍)6日,2019年度國防科技工業十大創新人物(團隊)揭曉,哈工程自動化學院嚴浙平教授入選。多年來,嚴浙平帶領團隊研制成功並交付使用了多型水下無人系統,為我國的海洋裝備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完美地詮釋了『把文章寫在海洋裝備中、融入海洋裡』科技工作者的精神。

哈工程團隊研制的新型水下無人航行器,作為我國八個海洋高技術產品之一,參加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成果展。嚴浙平教授帶領團隊致力於不斷提昇水下無人航行器的『智力』,正在開展『水下無人航行器協同技術』等方面研究,為形成高智能的海洋探秘能力正在積極攻關。
忠誠擔當乾事業
『為船為海為國家』是嚴浙平教授堅守的信念和不變的情懷。他牽頭研發的水下無人機-水下無人航行器正向海洋探秘領域進軍,團隊完成了水下無人航行器從0到1、再到100的跨越。嚴浙平教授先後在水下無人系統領域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其最新牽頭研發的科研成果剛剛通過了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初評。
『學習和勤奮,是我們攻下科研難關的致勝的法寶,「硬骨頭」纔是國家需要的,總得有人去啃。』嚴浙平如是說。水下無人航行器是屬於『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高技術復合體。做好這項事業需要超出常人的毅力,各個學科知識要學、要懂、要融會貫通,在水下無人航行器領域,嚴浙平教授帶領團隊突破了水下無人航行器優化與集成、自主控制與導航、試驗與測試等核心關鍵技術,開發研制出多型無人航行器,解決了我國海洋全自動探測裝備之急需。
研制滿足國家海洋開發戰略和海洋裝備需求的科研成果,是嚴浙平教授一直追求和努力的方向,盡管風急浪大、深不可測,這都只能成為嚴浙平教授不斷探索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放棄的理由。數十年磨一劍,轉身自傲然。無論在贊譽和表彰中,還是在研討與競合中,都能『在逆境中勇敢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這需要膽識、智慧和魄力,更需要為海洋開發事業真做事、善做事、樂做事的渴望與擔當。
三敢三求促發展
『敢想、敢為、敢贏,求真、求實、求嚴』十二字箴言,這是邊信黔教授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他認為,科研工作者要有『三敢三求』的品格作為內在精神支橕。如今,對『三敢三求』的恪守與追求也成了學生嚴浙平教授在科研攻關時的精神力量,是對『哈軍工』精神代代傳承的體現。
『敢想是跟蹤前沿技術,敢於創新;敢為是做任何研究都要與實踐結合;敢贏是最終要把事情做成。』嚴浙平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方向主要為水下無人航行器,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研發海洋建設和開發急需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和產品是他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水下無人航行器項目的研發過程中,經常需要進行海上試驗,面對變幻莫測的茫茫大海,海試的危險性極高,在一次航行器潛水試驗後浮出水面,意外的發生氣墊自沈現象,嚴浙平教授『違規』躍入水中救駕,避免了一起『沈底』惡性事故發生;在另一次的海上實驗過程中航行器被漁網纏繞,嚴浙平教授毫不猶豫地親自下水切割,他對年輕的同志說『還是讓我來,我最了解它的結構』;還有一次,在進行水下無人航行器300米水深的快速性試驗時,需要布放示蹤浮球,其拖曳纜繩最快速度將到12節,團隊試驗時的危險性作業和指揮是嚴浙平教授的『專利』,『都退後,還是讓我來,繩子入水速度太快,危險......』永遠把最危險的崗位留給自己,這是嚴浙平教授每次實驗都要衝在最前面的原因,在最危難的時候,嚴浙平總是選擇迎難而上。
嚴浙平教授始終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研究科學問題,用可靠的工程素質做出可靠的產品,將研究能力實實在在地轉化成行業生產力、海洋探秘能力。每一套設備從設計、調試到海試,嚴浙平教授都要帶領團隊成員身體力行地參與每一個環節,確保每一個環節的准確無誤。『解決問題必須去現場,要邁開腿、張開嘴。』這是嚴浙平教授的科研理念,也是整個團隊上下遵循的信條。
協同合作謀創新
哈爾濱工程大學的『三海一核』辦學理念,源自聞名遐邇的『哈軍工』,培育出了『船舶與海洋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雙一流學科,擁有『水下機器人技術』、『水聲工程技術』兩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為水下無人航行器技術攻關提供了絕佳的創新智力群體和研究條件。
水下無人航行器是個『小』總體,涉及多學科,需要聯合國內行業內優勢單位,如中國科學院、中船重工集團、中船工業集團、中航科工集團、中航工業集團、中國電子集團等的諸多研究所,組織國家隊,進行協同攻關,集智創新。
嚴浙平教授性格直率,生活上朴素簡單,與人交往直來直去,實打實著。但他全身流露出的『執著與堅毅』,是不為喧囂所動的寧靜,不為浮躁驅使的瀟灑,從不矯飾的朴拙和毫無遮掩的袒蕩,為了實現協同合作,嚴浙平教授經常『東奔西跑、苦口婆心』,正是他的這份『誠』,促使跨行業協作創新,成為取得了一項又一項創新成果的重要保障;所謂:行業協作創新『誠』鋪路,站位於海洋裝備創新的這份『誠』,嚴浙平教授經常將獨特的創新想法托盤奉獻,現在應邀作技術講座、跨行業登門找『老嚴』研討與合作的單位越來越多了,嚴浙平教授也成為國內水下無人航行器領域多個方面的技術專家。
無論是技術攻關,還是人纔培養,嚴浙平教授帶領團隊堅固而有戰斗力,伸開如手掌,各有所長和方向,各負其責,各就其位,握起來揮出去就是一臺有力的『推土機』,技術難點、試驗風險、系統可靠性等都被碾壓於前進的鏈輪之下。該團隊2008年就曾被評為國防科技創新團隊,但靜下心來、多乾少說、乾了不說的科研精神,實現十年內多型海洋探測裝備交付使用就是團隊工作的真實寫照。在他們看來,勻速前進就是後退,需要加速,再加速,『只爭朝夕、再乾10年,一定要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嚴浙平教授帶領團隊使在我國的水下無人航行器技術處於『我們知道對手,而對手不知道我們』的領跑階段。
在向『海洋強國』進發的征程中,嚴浙平帶領團隊將個人力量與民族復興的時代訴求交融在一起,用智慧、勇氣和堅毅與海洋裝備的建設者們一同奏響『走向深藍』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