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9日訊 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人纔是推進城市轉型發展的核心要素理念,解放思想破除固化思維,拓寬視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落地載體釋放政策紅利,優化發展環境創新舉措,努力構建『近者悅遠者來』的良好人纔生態,譜寫了人纔引得來、留得住的新篇章,為推動雙鴨山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纔保障和智力支橕。
深化改革,破除藩籬,人纔發展渠道更加暢通。按照全省深化人纔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精神要求,我市通過制定出臺《關於建立集聚人纔體制機制激勵人纔創新創業若乾政策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深化人纔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現有人纔內生動力的實施意見》《雙鴨山市柔性引進人纔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在下放人纔管理權限、事業編制使用、職稱審批管理、人纔評價使用、工資薪酬待遇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進一步暢通了人纔發展渠道。
『進口』更加寬松。下放工作人員招聘權限,全面落實單位招聘自主權,實行備案制管理,特別針對引進的急需緊缺高端人纔,不受編制結構、崗位數額和結構比例限制。從2017年開始,以市人民醫院為試點,下放工作人員招聘權限,全部實行備案制管理,共自主招聘人纔92人。
『使用』更加靈活。遵循『政府引導、單位自主、雙向選擇、互惠雙贏』的總體思路,立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加強高層次人纔柔性引進力度。去年以來,通過柔性引進的方式,全市共引進高層次人纔80餘人(次)。
『出口』更加順暢。鼓勵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積極為有創業熱情人員搭建舞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名人員成功離崗創業。積極開展破格晉昇高級職稱工作,目前已破格晉昇高級職稱5人,進一步激發了人纔內生動力。
拓寬視野,加強合作,人纔工作布局更加宏大。為解決城市因地理位置偏遠、人口總量偏少、經濟發展水平偏低帶來的引纔難、留纔難問題,雙鴨山市進一步放寬人纔戰略眼光,通過開展市市合作、市校合作、市院合作等形式,加強了人纔教育培養、智力科技成果共享、情感紐帶聯系和城市形象展示推介,實現了『小城市』的人纔『大舞臺』夢。
積極與發達地市『結緣』。搶抓『雙深』『兩山』合作契機,深入開展人纔外埠交流培訓,促進人纔思想解放、理念更新、素質提昇。2016年以來,共計派出赴兩地市開展掛職乾部32人,組織全市各類人纔到兩地市開展各類教育培訓共計209人。
積極與各高校『聯姻』。緊盯高校人纔、智力密集優勢,以建立『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和『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為依托,與省內外20餘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目前,全市已建立產業科技創新聯盟15家,並有1家被認定為省級聯盟。兩年來,共吸引50餘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到我市開展社會實踐,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與科研院所『對接』。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到雙鴨山共建創新平臺,提昇本土科研能力和水平。目前,黑龍雙鍋集團已與美國肯塔基大學應用能源研究所建立技術合作關系,重點研發清潔燃燒實驗室項目;寶清縣成功引進『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共同開展抗寒高產水稻栽植實驗;集賢縣與省農科院土壤肥料與環境資源研究所合作,共同開展硒元素開發應用技術和寒地棚室羊肚菌培育研究。
加大投入,釋放紅利,人纔各類幫扶更加有效。為防止陷入捨不得投入與經濟落後的惡性循環,雙鴨山市全力克服財政緊張的困難,不斷加大投入,夯實財力和政策保障基礎,全面加強人纔引進、教育和培養,確保人纔乾事有條件、創業有基礎、發展有動力。
加大『引纔』投入。設立2000萬元科技和人纔發展專項資金,加強人纔和科研團隊引進。對柔性引進的省級、國家級人纔分別給予5~20萬元生活補助,對省級以上專家人纔帶項目、帶成果、帶技術來雙鴨山的,一次性至少給予5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並提供住房一套。對符合國家、省要求建立並認定的各類科研機構(中心),給予100萬元、50萬元的項目研發資金補助。對全職引進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分別給予3~5萬元安家費,並提供免費人纔公寓。
加大『育纔』投入。設立1000萬元『雙創』培養資金,整合雙鴨山職教集團和電商服務中心優勢培訓資源,針對黨政機關乾部、返鄉大學生、城市居民、農民工和雙礦轉崗分流人員,采取定向設置培訓主題、精准設計學習內容、靈活運用培訓方式等措施,培訓創新創業人員,激發了全市各領域創新創業活力。
加強政策扶持。嚴格落實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等各項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第一年給予全額貼息,第二年貼息2/3,第三年貼息1/3。對入駐各類創業孵化器創辦企業的大學生,免除場租費、水電費、物業費、取暖費等相關費用,2016年以來,市直共有145名大學生入駐創業孵化器。
創新方式,搭建載體,人纔發展舞臺更加寬闊。為促進人纔落地和加快發展,積極解放思想,創新引纔方式,搭建引纔載體和乾事創業平臺,創造更多發展機遇,確保人纔引得來、留得住、乾得好。
主打『感情』牌。充分利用『地緣』『業緣』『學緣』這些感情基礎和友情連接,拓展引纔渠道和覆蓋面。今年,啟動實施了『鴻雁行動』招纔引智計劃,重點招引雙鴨山籍、在雙學習工作過、有密切聯系、重大淵源或深厚感情、有意願來雙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招錄的120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雙鴨山籍考生佔近一半。
搭建大『舞臺』。今年,結合現代農業發展,與省農科院共建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現代農業培訓基地,柔性引進了省農科院8名專家作為專家顧問,既為我市提供了現代農業教學的基地培訓本土人纔,也為專家提供了農業科技研究的事業發展平臺。
推動『快』發展。制定了全市優秀年輕乾部戰略培養方案,選派百餘名優秀年輕乾部到高校院所、急難險重崗位進行學習和掛職鍛煉,促進乾部人纔豐富閱歷、積累經驗、提高素質、增長纔乾。在落實中組部關於第一書記工作的要求過程中,不斷深化拓展,選派770名機關乾部到基層黨組織任第一書記。目前,這些第一書記已經開始逐步成熟,已提拔重用到處級領導5人,科級領導崗位125人。
真誠待纔,精心服務,人纔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為彌補自身短板和不足,雙鴨山市始終把優化人纔發展環境作為吸引人纔的『強磁場』、匯集人纔的『聚寶盆』,站在人纔視角換位思考,在細節上優化軟環境,在保障上提供硬支橕,讓人纔切身感受到被認同、被尊重、被禮遇,更好地在雙鴨山安心、安身、安業。
『數字+人纔』讓服務更精准。結合數字化部機關建設,加強了人纔工作網上流程再造,公布了專家人纔服務熱線,設立了政策諮詢信箱,提高了人纔工作效能和服務質量。尤其在今年急需緊缺高層次人纔引進中,新設計開發了網站和手機報名系統,考生報名和材料審核『一網搞定』。
『關心+人纔』讓服務更細致。建立了市級黨員領導乾部與專家人纔的定期聯系溝通機制,充分體現對人纔的關心關懷,進一步激發優秀人纔的榮譽感和獲得感。引纔過程中,倡導讓考生『只跑一次』理念,涉及考生的所有環節,除面談外,均在網上和本地進行。 『體貼+人纔』讓服務更到位。暢通高層次人纔就醫綠色通道,制發人纔就醫綠卡,全程跟蹤服務。新建140套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人纔公寓,讓人纔免費入住。對引進人纔的配偶,原則上給予對口進行安置,解決人纔後顧之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