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90後』村乾部當『領頭雁』新富村從負債村變致富村
2020-01-13 09:25:18 來源:大慶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13日訊 一場大雪讓北國小村更添美感。日前,記者驅車百公裡來到林甸縣四季青鎮新富村,水泥路旁的路燈和圍欄成排,積雪覆蓋的小村格外漂亮。

  踏入村委會大院,駐村工作隊設計張掛的『新時代、共致富』幾個紅底黃色大字格外顯眼,它見證了新富村脫貧攻堅以來由貧到富、由弱到強的喜人變化。貧困帽子早已摘掉的新富村,如今僅剩3戶貧困戶,其中2戶還是因病今年新納入的,貧困發生率降至0.31%。

  『90後』返鄉大學生一肩雙挑

  新富村是林甸縣唯一的少數民族貧困村,集體經濟薄弱,負債300多萬元,還曾是黨組織軟弱渙散村。五年前,市人防辦和縣統計局牽手駐村幫扶新富村。『基礎弱、底子薄,最要命的是缺乏致富發展領路人。』新富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李洪波道出了這個村的致貧主因。

  幾年來,在市人防辦、縣統計局的大力支持下,駐村工作隊在幫扶村委會打基礎謀富路的同時,更重視挖掘村內能人。2018年初,『90後』返鄉大學生金洪亮高票當選新富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讓全村人致富勁頭更足了。

  『鹽鹼地,澇窪塘,一年到秋不打糧。』這句新富村村民隨口編出的順口溜,如今被徹底改變。這一切的改變,離不開金洪亮等村乾部、幫扶乾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努力。

  流轉耕地8000畝還治了內澇

  『地是老百姓的根,俗話說「家有餘糧,心中不慌」,地不打糧,何談發家?』金洪亮是土生土長的新富村人,返鄉後在村委會任職兩年村會計,熟悉村情、了解村況,他的想法和駐村工作隊不謀而合。為了村子發展,大家伙『挖門盜洞』找關系,2018年初,金洪亮結識了為齊齊哈爾飛鶴乳業提供青儲的綠生源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並了解到飛鶴乳業需要大量有機青儲飼料的重要信息。金洪亮如獲至寶,開始推銷起新富村的耕地。幾輪協商,終於達成協議,綠生源種植合作社以每畝500元的高價格流轉新富村耕地8000畝,用來種植有機青儲。

  『每畝500元是啥概念呢?比鄰村土地每畝高出150多元。』金洪亮說,這幾天五屯村民姚成權還說特別後悔當初沒將20多畝耕地流轉出去,今年趕上內澇,每畝就打回來700多斤玉米,能賣400多元錢,連地租錢都不夠,種子、化肥投入就是乾賠。

  而流轉出去的土地,合作社面對今年雨季的嚴重內澇,直接投入50多萬元,僱傭30多人、5臺挖掘機,圍著成片的耕地四周足足挖渠半個多月,再用7臺大馬力水泵二次提水,排入流經村內的三排三支乾渠。困擾林甸多年的內澇,在新富村被科學應對了。『還是連片種植好啊。』老百姓看在眼裡,滿是希望。

  如今,土地流轉已經成為全村人的共識。『三屯的2000多畝地都要流轉,最近天天找我談,眼看就要簽合同了,大家都在熱議土地流轉,今年估計流轉面積能翻番。』金洪亮信心滿滿。

  對接務工讓全村人都不閑著

  寒冷的冬季,貓冬的農民愛串門聚堆兒。金洪亮和駐村乾部以及村乾部們,有事沒事也去湊湊熱鬧。聽說誰從外地打工回來了,幾個人馬上就盯上去,看看能獲取點啥重要信息。還別說,這一嘮收獲真不小。天津自行車廠需要工人,每年工資4萬多元,村裡組織30多人去務工;大連海鮮廠每個月工資能開1萬元,村裡又挑出20多個好手去乾活;林甸清雪隊需要人,又能組織一批人;江蘇徐州需要安裝光伏的工人,村民馬國軍正合適……

  在獲取信息的同時,村乾部們又將村民的信息整理成冊,身體狀況、一技之長一目了然,有啥工作精准選人。『快過年了,大家馬上都回來了,誰家鞭炮放得響,就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探訪戶。』金洪亮這樣說,村民們想到好點子或者發現有用信息,也會第一個通知村委會。

  收入來源日漸增多,村民日子日漸好轉,留守在家的婦女也待不住了。金洪亮帶領村兩委又開動腦筋,尋找新的出路。經多方打探,林甸工業園區斕泰服飾公司急需大量有縫紉技能的女勞動力。多次協商後,『黨建+扶貧+村頭工廠』模式的『服裝加工車間』開業了,地點就在村委會。走進這個不大的車間,18臺縫紉機整齊擺放,女工們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剛做好的羽絨服、迷彩服打包成捆。『經過培訓上崗的大工從事縫紉,小工做絮棉、剪線頭、搬運、包裝等工作,服裝全都出口。』金洪亮說,2018年12月21日開工至今整一年,日均生產140件,40多位村民人均月收入1500多元。『金書記帶著我們致富,我們有使不完的勁。』說這話時,村民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新富村村民將端上『旅游飯碗』

  精准扶貧的春風拂過,新富村的變化不僅僅在收入來源上,村容村貌、基礎設施、黨組織凝聚力以及村民的精氣神全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年來,新富村落實產業、健康、教育、就業、金融扶貧等政策。21公裡的水泥路修上了,村屯主次街路全覆蓋;爭取資金300多萬元,在七屯完成2000米鐵藝圍欄和620米的藝術圍欄建設,安裝路燈51盞;村屯美化建設中,築臺6000米,植樹1700株,道路兩側全都種上花草;面對內澇,駐村工作隊協調市縣派出單位送來總計價值1.6萬多元的水泵等設備物資,再協調愛心企業——順峰地產公司捐贈價值15萬元的水泥涵管和紅磚,縣裡又幫助把村內2萬多延長米的溝渠進行維修加固。

  『特別感謝市人防辦、縣統計局以及各級幫扶部門,拿錢拿物、出謀劃策,沒有他們,很多事我們想都不敢想。』金洪亮說出了掏心窩的話。他說,人心聚、泰山移,現在變化最大的要數村民們積極致富的精氣神。

  在幫扶過程中,金洪亮與駐村幫扶乾部們還不斷挖掘更多的致富領頭人,張國纔玉米種植合作社明年的種植保險得幫忙研究研究;邵振德的新富養殖合作社目前種豬發展到200多頭,最近天冷取暖防疫不能松;宋豐東的新富村現代農機合作社,春節前得完成一輪檢修……

  『不久的將來,這就是旅游區,滿族文化匯聚,還能垂釣、游湖……』在新富村西的一片窪地旁,金洪亮、李洪波等人指向遠方暢想著村民的幸福生活,他們告訴記者,新富村在新時代裡共致富,去年10月份少數民族民俗旅游村項目已經上報四季青鎮政府,未來村裡的滿族文化將逐漸被挖掘,歡迎大家到新富村感受滿族農家樂、體驗滿族特色游。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