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3日訊(記者 王亮 楊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以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為重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就如何在鞏固提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前提下,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三張牌,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保障糧食安全強化特色農產品培育
2019年,黑龍江省立足抗災奪豐收,糧食總產達到1500.6億斤,實現『十六連豐』。大豆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1067.6萬畝。耕地輪作休耕面積1415萬畝。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分別達到7470萬畝、650萬畝。
省人大代表任延輝表示,2019年哈爾濱市全口徑農業投入110多億元,重點推進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農產品精深加工等一系列重點工作。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772萬畝,這個規模居全省之首,秸稈翻埋還田也創歷史最高。他建議,強化特色農產品培育,通過市場競爭能力,促進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優勢化、特色化。
省人大代表倪紅偉建議,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築牢生態屏障,有效解決自然保護地中存留的基本農田、一半農田等長期遺留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發揮地緣優勢釋放中醫藥潛能
2020年,我省要建設一批管理規范、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中藥材專品種生產基地,中藥材面積將發展到260萬畝。
省人大代表孫忠人表示,我省尚未實現中藥材產業全產業鏈發展,中醫藥提取物及下游產品生產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我省種植主要的道地藥材人參、板藍根、刺五加等,省內沒有生產以此為主要原料的產品,優勢資源沒有形成優勢的中藥大品種。
孫忠人建議,要加快完善產業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我省道地中藥財的種源保護,推進種植養殖,完善中醫藥市場流通體系,全面助力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醫藥海外發展,發揮與俄羅斯地緣優勢,進一步推進中俄博覽會,中俄中醫藥生物論壇等商貿交流平臺建設,加強中俄、中醫藥創新發展龍頭帶動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海外產業集群。
發展區塊鏈技術構建農產品溯源體系
省政協委員孟軍表示,目前我省所采取的措施是對產品溯源,但傳統『中心化』的供應鏈溯源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篡改機率。他建議借助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防篡改、信息安全等特性,為黑龍江省綠色農產品溯源技術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應用。孟軍建議,由政府牽頭整合省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涉農企業和信息技術公司,制定基於區塊鏈的農產品溯源發展規劃,並開展相關技術的研究;由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引導建設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農產品溯源平臺;同時,由政府補貼三年的溯源費用,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進入溯源平臺,宣傳龍江綠色農產品,讓全國的消費者吃上放心食品,從而實現龍江綠色農產品的優質優價,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同時也可增加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