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哈工大參與的『中國天眼』球面射電望遠鏡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2020-01-14 10:03:23 來源:東北網  作者:姜姍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14日訊(記者姜姍姍)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參與、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國家驗收,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復的驗收指標,主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備開放運行條件,正式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針對哈工大的相關工作,國家驗收會給出『FAST項目創造了主動反射面柔性索網結構』的驗收意見。

范峰教授(右)、錢宏亮教授(左)參加fast項目國家驗收會。

沈世釗院士(中)和范峰教授(左一)、錢宏亮(右一)教授合影。

  國家天文臺於1994年提出建造FAST項目的設想並開展預研工作。以哈工大空間結構研究中心沈世釗院士、范峰教授、錢宏亮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自2003年起全程參與FAST項目結構系統的預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2007年,作為國家重大科學工程——FAST項目正式立項,哈工大作為第一合作單位,負責反射面結構系統的初步設計,沈世釗任FAST項目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范峰任結構系統總工程師,錢宏亮任副總工程師。

  FAST項目主動反射面的結構系統具有三大特點:一是體形超級巨大,反射面約30個標准足球場大小;二是反射面要求實時變位,其支承結構實際上是可實時調控的復雜機構系統;三是工作拋物面的成形要求超高精度,其擬合均方根要求小於5mm。可以說每一個特點都是『攔路虎』,給設計團隊帶來超大難度。為此,團隊提出了主動反射面柔性索網結構方案,並完成密雲30米模型設計和實驗工作,使多項關鍵技術成功應用於FAST項目,為超級『天眼』的國家立項和落成啟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橕和保障。鑒於哈工大在FAST項目中作出的突出貢獻,2010年,哈工大90周年校慶之際,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經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特將1996年6月7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哈工大星』。

  據悉,哈工大空間結構研究中心由我國著名結構工程專家、中國大跨空間結構的開拓者之一沈世釗院士於1985年創立,經過三十多年的開拓與發展,現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大跨空間結構理論?究、人纔培養和工程創新基地。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