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訊(記者 許諾 霍梟涵 王聰)『要高水准制定好全省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不斷完善骨乾旅游線路布局,推進百個重點文旅產業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冰雪賽事、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娛樂、冰雪裝備、冰雪教育、冰雪節慶等,加快把冷資源催生為熱經濟。』政府工作報告中用大篇幅闡釋了旅游產業工作成效,充分彰顯出我省加快推動『文化強省』和『旅游強省』建設的決心與信心。



隨著我省兩會大幕拉開,如何讓龍江冷資源變成熱產業,讓全域旅游金字招牌更閃亮,成為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記者了解到,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省年新(續)建文化和旅游重點項目154個,計劃總投資607.7億元,完成投資77.88億元。全面推進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發展,成功舉辦第二屆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依托必到必游核心景區,以『黑龍江·冬天開始的地方』為主題,重點推出五條冰雪旅游線路、十大文化旅游節慶、百項冬季文旅活動。全省智慧旅游平臺上線運行。設立旅游誠信基金,優化旅游市場秩序。
精化產品供給加速旅游優化昇級
『以高質量規劃為統領,精化產品供給,細化產品營銷,強化市場監管,優化產業服務。』省政協委員侯偉表示,當前正值冬季旅游旺季,優化冬季旅游產品,提昇冰雪旅游品質是我省發展冬季旅游刻不容緩的任務。與此同時,全域旅游讓游客有更多的選擇,更好地體驗黑龍江的風土人情。這就需要實現各項旅游服務支橕,諸如公路交通、景區設施、旅游產品,以及其他旅游基礎設施等的全域覆蓋。
侯偉表示,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對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的投入不斷增加,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覆蓋面大的公路交通網絡,方便群眾出行,對旅游業起到較大的拉動作用。但與此同時,還存在省內高速服務區服務標准較低的問題。侯偉建議,應推進重點旅游線路公路服務區標准化建設,適應旅游形勢的變化,盡快出臺修訂我省公路服務區建設標准,並組織實施,促進服務區建設的標准化、規范化,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龍江『兩極』的『日月星辰』找准差異化發展路徑
東極日出,北極星光。黑龍江省的最東極、最北極,途經省內12座城市約1800公裡。
在13日的小組會議上,省政協委員孟利指出,中國東極、中國北極都在黑龍江省,一省兩極,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優勢,所有與『兩極』有關的都應該成為文化旅游發展的項目,讓極地極寒發揮極熱能量。
旅游人說旅游的事,孟利是省旅游投資集團董事長,他提出了四點建議:要起到規劃引領作用,要找准景點差異化,要培育市場主體,要昇級核心景區。孟利說,要依托黑龍江省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的生態資源及區位優勢,用市場化思維和專業化視角,建立推行新體制、新機制的現代商業模式,既要遵循旅游產業發展規律,又要解放思想,強化創新驅動。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強國策』;高質量發展,是對美好生活的托舉。孟利說,推動我省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效率賦能,真正打造成『旅游強省』的主力軍,把黑龍江『冰天雪地』『綠水青山』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為國內外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產品。
打造『龍江符號』把『冷資源』做成『熱經濟』
『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旅游品牌正在叫響。
回望過去的一年,我省全面推進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發展,依托必到必游核心景區、重點旅游線路,開發冰雪游、避暑游、森林游、濕地游、自駕游等『冰爽』『涼爽』拳頭旅游產品。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2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684億元,分別增長19%、19.6%。
『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找准「區域性文化差異」,發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開發冰雕、雪雕、冰雪建築等冰雪產品,滿足民眾的消費需求。』省政協委員李曉陵認為,黑龍江資源稟賦,更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冬季旅游,打造龍江東極、北極特色冰雪旅游產品,構建關東民俗過大年、赫哲習俗等獨具『龍江符號』的特色旅游產品,建設全國冰雪旅游首選目的地,真正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優質文化轉變成旅游資源。
點亮『夜經濟』推進消費再昇級
引入外部消費,促進假日消費、節慶消費、夜間消費、定制消費,拓展會展經濟,『以節興市』增強城市活力。省政協委員孫飛提出,夜間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現城市風采、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夜生活的豐富程度,折射出城市現代化和活力繁榮指數。孫飛建議,可以定期舉辦藝術節、在地標建築上投放新媒體燈光秀,讓燈光首先成為夜經濟的新亮點,打造夜經濟,激發城市活力、推進消費昇級,讓夜經濟從『亮起來』到『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