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1月15日訊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進下,我省營商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正在湧起山海『關』不住、投資到龍江的熱潮。我省『百千萬工程』和『百大項目』建設實施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已由負轉正,並領跑東北三省。民間投資在『百大項目』產業項目中的佔比達65%左右,越來越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加快振興發展的重要力量。但也要看到,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穩投資穩預期的任務異常艱巨。對此,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民間投資有信心。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加大涉企案件清理和涉企矛盾糾紛化解力度,落實慎用強制措施『五個不輕易』,增強民間投資的『安全感』。深化多部門聯辦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事項辦理『實名制』和問題化解『銷號制』。完善營商環境的評估機制,建立涉及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落實情況通報機制。
二是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讓民間投資有空間。在我省具有資源和產業優勢的電力、電信、石油、石化、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搭建專門平臺、暢通渠道、創造條件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政府推出的PPP項目,要完全消除隱性壁壘,使民間資本參與或控股成為常態化,有針對性地向民營企業推介招商引資的產業項目。
三是強化政策落實,讓民間投資有保障。落實好中央關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國家級各項政策,放大哈爾濱新區、黑龍江自貿區等載體的政策疊加效應,打造投資窪地。完善進出口相關政策,對投資下降較大的食品加工業、裝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實行分類施策『精准滴灌』,引導民間投資向優勢產業聚焦。強化金融支持,通過釋放諸多的用地、用電、園區等政策紅利,使『要素跟著項目走』。
四是幫助民企提昇創新能力,讓民間投資有後勁。放大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效應,完善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管理和技術人纔向民營企業流動的機制。組織優秀民營企業家『院所行』『高校行』、優秀專家學者『企業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行動,促進產品更新換代、企業轉型昇級,為民間投資增速提供新的增長動能。